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

一、氨基酸

配合饲料所用的主要原料是鱼粉、饼粕类及麦麸、玉米粉等。这些原料所含的赖氨酸、蛋氨酸较少,不能满足鱼、虾生长的需要,被称为限制性氨基酸。为了使饲料中的氨基酸谱能符合淡水鱼类的营养需求,常常在饲料中以游离状态加入某种限制性单体氨基酸。

1.添加游离态氨基酸

在实际配合饲料中,其氨基酸谱并不都和淡水鱼类的氨基酸谱一样,往往一种或数种氨基酸的含量不足。因此,需把所缺少的那种氨基酸添加到饲料中去。但是,并非所有的淡水鱼类都能同样有效地利用游离态氨基酸。

鲑科鱼类能利用游离态氨基酸。例如,用一种玉米醇溶蛋白、明胶为蛋白源的饲料添加游离态赖氨酸和色氨酸后喂养硬头鳟,对比未添加游离态氨基酸的饲料,其增重和蛋白质利用率都要增高许多。实验表明,在含有鱼粉、肉骨粉、酵母和豆饼作为蛋白源的饲料中,添加胱氨酸和色氨酸,其营养价值可得到提高。

但是,也有些鱼类不能利用游离态氨基酸。例如,把斑点叉尾营养性添加剂饲料中精氨酸的水平从每千克饲料11克增到17克,则显著地促进增重;而在酪蛋白中加入等量的游离态精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则对生长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很小。

张玲等(2012)对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蛋氨酸对鲤鱼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以鱼粉、豆粕、菜粕和棉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基础饲料,选用3种氨基酸添加剂[晶体蛋氨酸(有效含量99%)、脂类微胶囊蛋氨酸和淀粉微胶囊蛋氨酸]。在基础饲料中各添加上述蛋氨酸,使各组饲料的蛋氨酸含量为0.2%,投喂平均规格为20克/尾的鲤鱼幼鱼34天,结果表明,增重率只有添加脂类微胶囊蛋氨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添加晶体蛋氨酸和淀粉微胶囊蛋氨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添加脂类微胶囊蛋氨酸组的鲤鱼增重率最高为128.05%,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4.46%。这说明,在鲤鱼幼鱼配合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或淀粉微胶囊蛋氨酸是无效的,而添加脂类微胶囊蛋氨酸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2.氨基酸添加剂的选用

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多为L型,D型很少,合成的多为L型与D型各占50%的混合物,即消旋型。L型氨基酸能直接被动物利用,而D型则不易被利用。饲料用氨基酸应选用L型或DL型。

常用的氨基酸添加剂主要有赖氨酸和蛋氨酸。饲料中的赖氨酸有两种,一种是能被动物利用的有效赖氨酸,另一种是其氨基被结合的不能被利用的赖氨酸,前者居多数,而后者较少。因此,赖氨酸的添加应考虑饲料原料中有效赖氨酸的含量。在饲料工业中使用的蛋氨酸有两类,一类是粉状L-蛋氨酸或DL-蛋氨酸,另一类是DL-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及其钙盐。配合饲料中常用的赖氨酸为L-赖氨酸或L-盐酸赖氨酸,饲料用L-盐酸赖氨酸的纯度不得低于98.5%,其中纯赖氨酸含量为78.8%。

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必须注意,要准确掌握配合饲料中各种饲料原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要严格控制添加量,任何氨基酸的过剩或不足,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添加时,首先要满足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其次再满足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否则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使用赖氨酸和蛋氨酸作为添加剂,为使其在配合饲料中能均匀混合,可用载体预先混合。常用的载体有脱脂米糠、麸皮、玉米粉等,氨基酸与载体之比约为2∶8。

氨基酸在使用中要妥善保管,库房要通风干燥,要注意避光、防潮、防高温、防虫害,以免氨基酸在储存中变质。包装开封后的氨基酸要一次用完,用不完时,要扎紧包装或密封。

二、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和动物体的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机能、是人或动物营养上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维生素是某些酶的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它是动物体六大营养要素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或饲料中获得,仅少数可以在体内合成或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维生素的种类较多,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两大类,即脂溶性维生素(易溶解于油脂中)和水溶性维生素(易溶解于水中)。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烟酸、肌醇、泛酸、生物素、叶酸和胆碱等,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生物素、叶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其主要是作为辅酶,被叫作B族维生素。

1.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视黄醇) 维生素A是一个具有β-白酯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有维生素A1、维生素A2两种,维生素A2比维生素A1在白酯铜环的C3上多了一个双键,更不稳定。维生素A在胃内不被吸收,而是在小肠与胆汁酸酯分解产物一起被乳化,由肠黏膜吸收。

维生素A具有多种功能,如促进黏多糖合成,维持细胞膜及上皮组织的完整性和正常的通透性,而且还参与构成视觉细胞膜内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对维持视网膜的感光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类,天然的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肝脏,植物体内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与其具有相似结构的类胡萝卜素,如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经动物摄食后,在肠黏膜细胞和肝脏内的胡萝卜素酶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A,但不同淡水鱼对其利用效果大不相同,其中β-胡萝卜素的活性最高,可以裂解为两分子的维生素A,因此成为维生素A原;人工合成的如维生素A乙酸酯、维生素A棕榈酸酯常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产中。

维生素A有油剂和粉剂两种,考虑到其化学性质活泼,易被氧化,可以对其进行包膜制成微粒胶囊或微粒粉剂。微粒胶囊外层是具有严密保护作用的隔膜,可以保证维生素A与外界空气和光线的接触,因此,此方法制得的维生素A制剂化学性质稳定,也是常用于饲料的添加剂。

(2)维生素D 维生素D在化学组成上属于固醇类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主要有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两种,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原)和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维生素D2原)经紫外线照射都可转变为维生素D3、维生素D2,动物体内的维生素D3经一系列的吸收、转运和转化最终在肾脏转变为1,25-二羟胆固醇,再通过血液运输至肠道和骨骼发挥作用。

在淡水鱼类体内维生素D3活性远大于维生素D2,且维生素D3的稳定性也较好,因此,常用维生素D3作为淡水鱼类的饲料添加剂。但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其也容易被高温、潮湿及矿物元素破坏而失效,所以也要进行防氧化和包被处理。

(3)维生素E 维生素E又被称为生育酚,具有一定的酸和热的稳定性,对碱不稳定,易被氧化,具有抗氧化的功效。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维生素E有添加包被和不包被的两种形式,不包被的用于抗氧化作用,保护其他类型的维生素,包被的则用于补充动物的营养需求。维生素E有油剂、粉剂两种形式,一般市售维生素E为DL-α-生育酚乙酸酯油剂加入适当吸附剂制成,含生育酚醋酸酯50%。

(4)维生素K 维生素K是一类醌类化合物,具有凝血功能,因此又称凝血维生素,有三种存在方式,即维生素K1(叶绿醌)、维生素K2(甲基萘醌)、维生素K3(α-甲基萘醌),其中维生素K1是从植物中分离的,维生素K2是由细菌合成的,维生素K3是由人工合成的。

人工合成的又有三种形式,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活性物质占52%,有刺激味,用明胶包被的商品MSB活性可达50%,且稳定性好,无刺激味;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MSBC),其与MSB的分子式相同,但为了增加甲萘醌的稳定性,加工时添加了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因此制剂中包括较多的游离亚硫酸氢钠,使得活性成分较低(30%~40%),此制剂稳定性最好,应用广泛,常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亚硫酸二甲基嘧啶甲萘醌(MPB),此制剂比MSBC更稳定,活性物质可达45.5%,但有一定毒性,应限制使用。

2.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维生素或抗脚气病维生素,在体内主要以硫胺素焦磷酸(TPP)发挥作用,是糖代谢过程的重要辅酶。生产中,由于维生素B1具有阳离子的特性,可以让其与许多阴离子形成化合物,由其化合而成的盐酸硫酸素和单硝酸硫酸素常用于饲料添加剂,而单硝酸硫酸素的稳定性更好,在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

(2)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叫核黄素,在体内以FAD(黄素单核苷酸)和FMN(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形式存在,FAN和FMN是许多还原酶的辅酶,可参与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化学合成核黄素,避光保存时稳定性较好,对碱极不稳定,制粒过程可损失5%~15%,膨化制粒可损失25%。

(3)维生素B3 维生素B3又叫泛酸,是合成辅酶A的原料,辅酶A又是酰化作用的辅酶,可参与机体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泛酸对氧化剂、还原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对干热的酸、碱环境极不稳定。生产中,常用其稳定形式泛酸钙作为饲料添加剂,泛酸钙有消旋泛酸钙(DL-泛酸钙)和右旋泛酸钙(D-泛酸钙),后者活性较高,为前者的2倍。泛酸钙吸湿性强,保存时应注意防潮防结块,可添加防结块剂(如氯化钙)增加流动性。

(4)维生素B4 维生素B4又叫胆碱,饲料中添加的主要是氯化胆碱,分子形式胆碱含量可达86.8%,有液体和粉剂两种商品形式,液体制剂胆碱含量可达70%以上,粉剂一般是液体制剂与一定量的载体(如脱脂米糠、玉米芯粉、稻壳粉)和抗结块剂制成的胆碱含量50%的产品。氯化胆碱稳定性好,饲料加工过程损失很少,但有强吸湿性,对其他类型的维生素也具有破坏性作用,又因添加量较大,所以不需加入维生素预混料中,可直接加入饲料中。

(5)维生素B5 维生素B5包括烟酸和烟酸胺两种化合物,烟酸在体内转变为烟酸胺后才具有生物活性,烟酸胺是辅酶Ⅰ(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和辅酶Ⅱ(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组成成分。NAD和NADH参与氢的传递从而参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还可参与蛋白质的合成,DNA的合成和修补等生物反应,对维持皮肤和消化器官的正常功能也发挥着很大作用。烟酸胺适宜与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的氧化物配合,且具有加强的吸湿性,可用于配制液体饲料和水溶性制剂,烟酸可与呈中性或酸性反应的化合物配合,可作为颗粒和膨化饲料的添加剂,且加工过程损失量极小。

(6)维生素B6 维生素B6又称吡哆素,与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包括吡哆醛、吡多胺和吡哆醇三种,但前两者稳定性差,通常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是吡哆醇的盐酸盐,吡哆醇含量为82.3%,商品形式的吡哆醇含量在98%以上,需干燥、避光保存,可被氯化胆碱、矿物盐及碱性物质破坏,颗粒制粒损失5%~10%,膨化饲料损失5%~20%。

(7)维生素B7 维生素B7又称生物素,在脱羧反应、羧化反应和脱氨反应中起辅酶作用,可参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其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高温和氧化剂会使其丧失活性。有八种异构体,但只有D-生物素具有生物活性。商品生物素是生物素被一定载体(如脱脂米糠)吸附并稀释为1%~2%含量的预混料制剂。

(8)维生素B11 维生素B11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片中,俗称为叶酸,又名抗贫血因子。叶酸是单蝶酰谷氨酸及许多衍生物的统称,但常说的叶酸指的是单蝶酰谷氨酸,由蝶啶环、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三部分组成。

商品形式的叶酸有两种剂型,一种是药用级,粉末极细,易成团,流动性差,有效含量达95%,另一种是经一定载体吸附或包被而成的含量80%左右的粉末或胶囊制剂,以糊精作为载体制成的喷雾干燥型微粉末制剂的流动性好,饲料加工过程易扩散,包被的微囊制剂的稳定性好,且乙基纤维素的包被效果好于明胶。

(9)维生素B12 维生素B12因其分子中含有一个钴原子和一个氰基,又名氰钴素,是一种暗红色的结晶,在弱酸和中性环境下稳定性好,应避光保存,且不能与还原作用的维生素C配伍。商品维生素B12的纯品有效含量可达95%以上,而用于饲料添加剂的是被载体吸附并稀释为0.1%或1%~2%的预混合粉剂。

(10)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因此极易被氧化剂破坏。为了改善其稳定性,市售维生素C主要有L-抗坏血酸钠(钙)(81.6%)、乙酰基包被维生素C、维生素C单磷酸盐和维生素C多磷酸盐(25%~32%),其中磷酸盐类维生素C的稳定性较好,饲料加工过程损失少,且易被淡水鱼类消化吸收。

(11)肌醇 肌醇为环己烷衍生物,与胆碱类似。对空气、热、强酸、强碱稳定。有九种异构体,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为无旋光性的内消旋肌醇,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有效含量达97%以上,常规条件下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3.常用维生素的质量规格

许多维生素都是不稳定的物质,在饲料加工和储存中容易被破坏。因此,在制造维生素添加剂时,必须注意各种维生素的特性,进行预处理,加以保护,使之稳定。维生素的商品形式及其质量规格列于表2-6。

表2-6 常用维生素的商品形式及其质量规格(李爱杰,1996)  

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
4.加工和使用维生素添加剂应注意的问题

(1)维生素添加量的确定 由于维生素的种类多,分析困难,对于饲料企业来说,不可能将所用饲料原料一一加以分析。此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维生素还因环境条件、加工、储存、运输等因素而造成损失。因此,通常是将基础饲料的含量作为安全余量,不加计算。而以饲养标准或营养标准规定的需要量作为添加量,并考虑其他一些造成损失的因素,增加10%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在计算添加量时还要考虑到维生素价格和经济承受能力,所以维生素的添加量往往是并非饲养动物的最佳营养需要量。

(2)维生素的配伍禁忌 在添加维生素时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一些易受破坏的维生素应选用包膜制剂。胆碱有很强的碱性,因此在配制饲料添加剂时,应将氯化胆碱作为单项配料成分考虑。微量元素的存在是使维生素失去稳定性的重要原因,如铁、铜等微量元素如与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混合,则会加快这些维生素的破坏。因此,复合维生素添加剂和复合微量元素也应分别包装,而不应混在一起。

(3)载体的选用 载体的质量对维生素的稳定性有影响。以含水量为13%的玉米粉作为维生素B1、维生素C和维生素K3的载体,经过4个月的储存,60%的效价被破坏;如选用含水量为5%的干燥乳糖粉,经过4个月和6个月的储存,维生素效价可保持在85%~90%。由此可见,选用载体时除考虑其质量外,还应考虑水分含量,以不超过5%为宜。从价廉及分散均匀性看,麸皮、脱脂米糠作为载体为最好。

(4)包装与储存 为避免外界因素(如潮湿、氧气和光线)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包装容器可选用多层铝塑袋,在装入维生素后立即抽空热封产品,在储藏时的温度不宜超过25℃,混合好的维生素产品不要放置时间过久以免效价降低,用户应有计划地随用随购,切忌今年购进明年使用。

5.淡水鱼类配合饲料用复合维生素配方

(1)瑞士罗氏公司鱼饲料维生素配方(表2-7)

表2-7 鱼用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一)  

营养性添加剂

在配制鱼饲料时,每吨饲料中表2-7中所述维生素预混料的推荐添加量:鲤鱼(含其他鲤科鱼)2.0千克,鳟鱼(含其他鲑鳟鱼)2.5千克,鲇鱼2.0千克,遮目鱼20千克,鳗鱼、鳝鱼各2.5千克。

表2-7中所述添加量适用于密集养殖情况,如养殖密度减半,推荐添加量可减半。配制鱼苗饲料时,推荐添加量须增加30%;配制膨化饲料时,推荐添加量须增加50%。

每吨饲料中上述维生素制剂的推荐添加量见表2-8。

表2-8 鱼用维生素预混料的添加量(二)  

营养性添加剂

(2)日本长野处方(表2-9)

表2-9 虹鳟和鲤鱼的维生素需求量(野村捻,1974)  

营养性添加剂 营养性添加剂

(3)美国科学院暖水性鱼类维生素配方(表2-10)

表2-10 暖水性鱼类对维生素需求量建议用量  

营养性添加剂

注:这些数量未扣除在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损失。

(4)经济的维生素配方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对我国传统养殖鱼类的维生素需要进行研究,拟定了几个较经济的维生素配方,通过养殖鲤鱼、罗非鱼、青鱼、草鱼、团头鲂的试验证明,生长效果、成活率和饲料效率等指标都较好,并且未发现维生素缺乏症。其配方见表2-11。

表2-11 经济的维生素配方(杨国华等,1988)  

营养性添加剂

三、矿物质

(一)矿物质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1.矿物质的分类

矿物质又称无机盐,包括常量矿物质和微量矿物质,常量矿物质主要指钙、磷、镁、钠、氯、钾,占体内总无机盐的60%~80%,微量矿物质包括铜、铁、锰、锌、钴、硒、碘等,在体内含量少于50毫克/千克,因此称为微量元素。

2.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1)矿物质的生理作用 矿物质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构成机体的骨骼、牙齿、甲壳及其他机体的组成成分,(如钙、磷、镁等)。

②作为酶的辅基或酶的激活剂,如锌是碳酸酐酶的辅基,镁是磷酸化酶、磷酸转移酶的辅基和激活剂。

③作为维持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重要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④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如氯、钠、钾)。

鱼类的矿物质组成以及对矿物质的需求量与其年龄、季节、环境、品种等都具有很大关系,如0.2克的虹鳟的灰分含量为2%以下,1克以上时为2%~3%;此外,经过比较虹鳟和鲤鱼的矿物质含量发现,两者体内所含矿物质种类没有差异,但是鲤鱼锌含量为虹鳟的2倍。

相对于陆生动物而言,鱼类可以从周围的水环境中通过腮、皮肤和肠道吸收矿物质。例如,水体和饲料中有关渗透压调节的矿物质钠、钾、氯的含量非常丰富,而淡水鱼类的体内渗透压高于体外,因此不需要再在饲料中额外添加食盐,而当饲料和水环境中的矿物质含量不能满足鱼类的正常生存时,则必须适量添加。

(2)常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①钙和磷 钙和磷是动物体灰分中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鱼体的骨骼、牙齿、鳞片的重要组成。正常情况下,机体中的血钙和血磷处于动态平衡中,从而满足正常生长和代谢,但血钙过高,会抑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反之过低,兴奋性增强;钙离子在凝血酶原的激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磷是ATP、核酸、细胞膜及血液缓冲物质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机体必不可少的矿物质元素。

对淡水鱼类而言,一般水体中都含有足量的钙,不易缺乏,但水中磷含量较少,需要额外补充。饲料原料鱼粉、血粉中含有丰富的磷,矿物质饲料(如骨粉、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和磷酸三氢钙、植酸磷)作为补充磷的原料。

②钠、氯、钾 钠、氯在体内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体液中,血液中含量最高,钾也存在于体内的所有细胞和软组织中。三者均在维持体液酸碱平衡和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钾离子还可参与体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也很重要,钾离子浓度升高,兴奋性增强,浓度降低,兴奋性减弱。

关于渗透压调节,对淡水鱼类而言,可以用鳃从水中和食物中获取钠和氯,此时体内渗透压高于体外,通过肾脏渗透吸水直到恢复正常状态,而一部分吸收来的钠和氯又会经肾脏代谢从尿液排出,排出的量又需要再重新从水和食物中获得。而海水鱼类则是体内渗透压低于体外,海水中的盐则通过体表渗透作用进入体内,而为了保证体内渗透压平衡,鱼类大量吞水,肠道则从吞入的水中渗透吸水从而渗透压降低,吞入的海水经肠道渗透吸水后剩余的盐分及身体代谢多余的盐分则通过腮的泌盐细胞排出,由于海水鱼类的肾脏过滤作用很弱,因此,排尿量很少,随尿液而排出的盐更少。

饲料中添加氯化钠、氯化钾、硫酸钾可以起到补充钠、氯、钾的作用。

③镁 在鱼体内,60%的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40%存在于组织和体液中,大部分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小部分与蛋白质结合以磷酸盐、柠檬酸盐的形式存在。镁不仅参与构成骨骼、牙齿,还是很多酶的辅酶和辅基,参与糖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对维持神经和肌肉(心肌、骨骼肌)的正常机能也具有很大的作用。用于补充镁的饲料添加的种类有硫酸镁、氯化镁等。

(3)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①铁 参与构成血红蛋白,从而保证鱼体氧气的正常运输和储存;是细胞色素、细胞色素酶及氧化酶的组成部分;在心脏、肾脏、肝脏等器官内的线粒体内储藏,参与能量的释放;对棉粕中的棉酚也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经鱼体摄入的无机铁或有机铁现在胃或肠道中先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参与构成二价血红蛋白,二价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在氧气高的地方得氧,氧气低的地方失氧。由三价血红蛋白结合而成的高铁血红蛋白不能运输氧。

在配合饲料中,主要使用硫酸亚铁补充铁含量的不足。其在储存过程应避免暴露于空气中,以免氧化为三价铁。

②铜 铜在肝脏内含量最高,是血红色和红细胞形成的催化剂;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虾、蟹)血蓝蛋白的组成成分,血蓝蛋白可作为氧气的载体参与氧气的运输;还是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抗坏血酸酶的组成成分;促进血钙、血磷在骨骼上的沉积,保证骨骼正常生长;还可参与维持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饲料中经常添加硫酸铜来补充铜含量的不足。此外,还有氧化铜、蛋氨酸铜、醋酸铜等,与无机铜相比,有机铜的生物利用率较好但价格较高。

③锰 存在于所有的动物体组织中,骨骼中含量最高,肝脏中含量比较稳定,组织中主要集中于线粒体中。是很多酶的激活剂,尤其是糖转移酶的专一激活剂;参与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还可参与胆固醇的合成,影响动物繁殖。

饲料中常添加硫酸锰来补充锰含量的不足,此外还有碳酸锰、氧化锰和氯化锰。

④锌 锌是鱼体所需的一种比较多的微量元素,鲤鱼含量较多,为虹鳟的2倍。锌存在于动物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中,肝脏和肌肉中含量较高。锌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如谷氨酸脱氢酶、嘧啶核苷酸脱氢酶,还是碱性磷酸酶的激活剂;锌还是胰岛素的必需成分;还可参与核蛋白和前列腺的代谢,因此雄性动物前列腺锌的含量特别丰富,尿液中含量也较多。此外,动物眼的脉络膜含锌也很丰富,因此缺锌会得白内障。

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主要有七水硫酸锌和一水硫酸锌,此外还有碳酸锌、氧化锌。

⑤钴 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约占4.5%。钴是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精氨酸酶的活化剂,而且对血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也有促进作用。

饲料中可通过添加硫酸钴、碳酸钴、氯化钴来补充钴含量的不足。

⑥碘 碘在体内的分布也很广泛,但70%~80%都存在于甲状腺中。碘和酪氨酸可以合成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几乎参与机体所有的代谢过程,因此可以具有增加基础代谢率、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碘源添加剂有碘化钾、碘酸钾和碘酸钙。

⑦硒 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重要组成,不仅能促进维生素E的吸收和利用,还与维生素E一样,都具有抗氧化作用,均可保护细胞内膜和线粒体上的类脂不被氧化,因此,可以保证细胞膜的完整;同时硒还具有保障胰腺组织正常功能的作用。但是,硒是有毒元素,不能过量添加。

常用的饲料硒添加剂有无机硒(亚硒酸钠和硒酸钠)和有机硒(蛋氨酸硒),相对无机硒而言,有机硒具有毒性小、适口性好、利用率高的优点。

⑧铬 研究表明,铬也是动物生理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铬具有增加胰岛素活性的作用,也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IF)的组成部分,因此对维持机体血糖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铬还可参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能降低机体脂肪含量,增加蛋白含量。三价铬对身体没有危害,且吸收率很低(1%~3%),并且以原型排出,动物又对铬的耐受也很强(可达3000毫克/千克),试验中常用5%的三氧化二铬作为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外源指示剂。此外,相对于三价铬,六价铬毒性较大。

生产中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铬源有无机铬(氧化铬、三氧化二铬)和有机铬(烟酸铬、蛋氨酸铬、酵母铬等),相对于无机铬吸收率低的缺点,有机铬吸收率可达10%~25%。

(4)鱼类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症状(表2-12)

表2-12 鱼类矿物质缺乏症  

营养性添加剂

(二)矿物质的原料

1.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原料的要求

①对矿物质的基本要求。一般认为,作为饲料用矿物质添加剂的原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即含杂质较少,有害有毒物质在允许范围以内,不影响淡水鱼类和人的安全。

②生物学效价要高,淡水鱼类摄食后能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③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稳定,不仅本身稳定,而且不会破坏其他矿物质添加剂,加工、储藏和使用方便。

④货源稳定可靠,可就地、就近取材,保证供应和生产。

⑤在不降低有效量的条件下,成本较低,保证使用后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微量元素原料多使用化工原料,或专门生产的饲料级原料,而不用试剂产品。目前,生产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多以沸石或含钙的石灰石粉作为物料的载体。

2.矿物元素的原料

(1)常量元素 钠、氯、钾来源于食盐和氯化钾,镁的原料有碳酸镁、氧化镁和硫酸镁,钙、磷为饲料中添加的主要常量元素,其来源有多种,详见表2-13。

表2-13 常用矿物质原料中钙、磷的含量(李爱杰,1996)  

营养性添加剂

(2)微量元素 淡水鱼类的饲料中也常缺乏微量元素,因此有必要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铜、铁、锰、锌、钴、硒、碘等。作为饲料添加剂用微量元素的原料见表2-14。

表2-14 饲料添加剂用微量元素的原料(李爱杰,1996)  

营养性添加剂

碘化钾易潮解,稳定性差,与其他金属盐类易发生反应,对维生素、微生态制剂等添加剂都能起破坏作用,应尽可能少用。碘酸钙溶水性低,稳定性高,可以碘酸钙作为碘源。硒为剧毒物质,应注意用量及饲料均匀度,饲料中用量超过(3~5)×10-6即可能中毒。

无机微量元素主要在鱼、虾中肠吸收。由于中肠环境呈碱性,影响无机微量元素的吸收率,近年来研究成功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多糖微量元素复合物,可大大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率,铜、钴的吸收率比无机铜、钴提高最多,分别提高41%、46%~58%,铁、锌次之(15%),锰提高最小,比无机锰只提高6%左右。

(三)淡水鱼类用复合矿物盐添加剂的配方举例

1.实验饲料矿物盐配方

(1)美国药典Ⅻ NO.2混合盐配方 氯化钠43.5克,硫酸镁137克,磷酸二氢钠87.2克,磷酸钾239.8克,磷酸二氢钾135.8克,柠檬酸铁29.7克,乳酸钙327.0克。合计1000克。

(2)美国药典ⅩⅧ混合盐配方 氯化钠139.3克,硫酸镁57.3克,碘化钾0.79克,硫酸亚铁(七份结晶水)27.0克,磷酸二氢钾389.0克,硫酸锰(一份结晶水)4.01克,硫酸锌(七份结晶水)0.548克,硫酸铜(五份结晶水)0.477克,氯化钴(六份结晶水)0.023克,碳酸钙381.4克。

(3)上海水产研究所青鱼矿物盐配方 磷酸氢钙14415毫克/千克饲料,硫酸亚铁250毫克/千克饲料,硫酸锌220毫克/千克饲料,硫酸锰92毫克/千克饲料,硫酸铜20毫克/千克饲料,碘化钾1.6毫克/千克饲料,氯化钴1.0毫克/千克饲料,钼酸铵0.4毫克/千克饲料。

2.实用饲料的矿物盐配方

(1)日本鳗用矿物盐配方(每千克混合剂) 磷酸二氢钙260克,乳酸钙230克,柠檬酸铁27.8克,硫酸镁50克,磷酸二氢钾50克,硫酸铜1.5克,硫酸锰1.5克,氯化钴0.011克,碘酸钙0.196克。按0.5%~2%添加。

(2)加拿大虹鳟矿物盐配方 磷酸钙4500毫克/千克饲料,氯化钠19868毫克/千克饲料,氯化钴0.81毫克/千克饲料,氧化锌1.25毫克/千克饲料,硫酸铜8.24毫克/千克饲料,氧化铁28.57毫克/千克饲料,碘化钾4.26毫克/千克饲料,氧化锰89.29毫克/千克饲料。

(3)淡水鱼饲料的矿物质预混剂

①实验饲料 磷酸氢钙20.7克/千克干饲料,碳酸钙14.8克/千克干饲料,磷酸二氢钾10.0克/千克干饲料,碘化钾1.0克/千克干饲料,氯化钠6.0克/千克干饲料,硫酸锰0.35克/千克干饲料,硫酸亚铁0.5克/千克干饲料,硫酸镁3.0克/千克干饲料,碘酸钾0.01克/千克干饲料,硫酸铜0.03克/千克干饲料,碳酸锌0.15克/千克干饲料,二氯化钴0.0017克/千克干饲料,高锰酸钠0.0083克/千克干饲料,亚硒酸钠0.0002克/千克干饲料。

②实用饲料 磷酸氢钙20.0克/千克干饲料,碳酸钙7.5克/千克干饲料,硫酸锰0.3克/千克干饲料,氯化钠7.5克/千克干饲料,硫酸亚铁0.5克/千克干饲料,碘酸钾0.002克/千克干饲料,硫酸铜0.06克/千克干饲料,硫酸锌0.7克/千克干饲料。

相关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久国,化东柱,孙宪海等.网箱养鲤配合饲料和投饲技术总结[J].水利渔业,1999,19(5):23-24. [2] 刘源泉.标准化池塘主养鲤鱼高产高 …

分享到朋友圈

营养性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