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和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包括化学分析评定法、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法、能量指标法、饲养试验评定法、生产性评定法等。

一、化学分析评定法

分析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基本方法。此法又可分为概略养分分析法和纯养分分析法。概略养分一般指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六种。农业部对鳗鱼和配合饲料养分分析项目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砂分和尿素;而评定鳗鱼饲料组织评优,其所用方法即为概略养分分析法,但增加感官、物理和卫生指标。评定时按评定标准打分,如粗脂肪标准为>3.0%,标准分数为6分,每减0.1个百分点即扣0.6分,该饲料如含粗脂肪为4.0%,则得6分,然后根据各项得分总和评定饲料之优劣。

纯养分分析法是随着生物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建立的评定饲料质量法。它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可以测定饲料中的纯养分,如粗蛋白中的纯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粗纤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木质纤维,以及粗脂肪中的各种不同脂类和脂肪酸等的含量。例如,测定必需氨基酸含量,计算化学成分(CS)或必需氨基酸指数来评定饲料的质量。侯文璞等(1981)测定了5组饲料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计算出必需氨基酸指数,与摄食此5组饲料的对虾的比增长率相比较,其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必需氨基酸指数越高,其比增长率越大,表明配合饲料的质量越好。可见,用必需氨基酸指数评定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是比较有效的评定方法。

概略养分分析法与纯养分分析法各有所长。前者分析方法简单,但分析的成分并非是营养化学的单一物质;而后者指标精度高、针对性强,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较高。当前在评定渔用饲料质量时多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在研究鱼的营养生理、代谢性疾病、研制饲料配方时,则必须采用纯养分分析法。随着化学、动物生理学的发展,化学分析法的改进,以及对饲料物理特性的认识,建立较准确、快速、耗费低的评定饲料质量的分析方法是可能的。

二、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法

蛋白质在淡水鱼类营养中具有重要地位。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对饲料质量起到关键作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饲料的质量也高。因此,可以用评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的质量。生产上常用的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有生物学评定法和化学评定法。

1.生物学评定法

主要通过测定淡水鱼类体重的方法来评定。用已知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来饲喂淡水鱼类,经过一定时间后测定其体重增加量,根据体重增加的变化情况,对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作出评定。

(1)增重率

增重率=(Wt-W0)×100/W0  

Wt为饲喂t时间的体重;W0为放养时的体重。即在t时以体重增重百分比来衡量饲料蛋白质的效果。

(2)蛋白质效率(PER) 这一评价法测定容易,实用性强,被普遍采用。用含有试验蛋白质的饲料,饲喂淡水鱼类一段时间,从淡水鱼类体重增加量和蛋白质的摄取量,求得蛋白质效率。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不同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虽然相同,但蛋白质效率不同,这是因为不同蛋白质其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配比不同,其组成和配比越接近于淡水鱼类的需求,则其利用率越高。

2.化学评定法

蛋白价(PS)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第一限制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量的百分比。蛋白价也称化学价,可以计算第一限制氨基酸的化学价、第二限制氨基酸的化学价。作为标准的必需氨基酸过去多以全卵蛋白质的氨基酸为标准。但实验证明全卵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量与鱼类所需的氨基酸量并不一致,故可用养殖对象鱼虾经实验获得的必需氨基酸标准值或其体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作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三、能量指标法

饲料总能含量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动物的各种活动都需要能量,而饲料中所蕴藏的能量主要存在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化学键中。这些物质在体内“燃烧”可将其所含能量释放出来。饲料总能是应用燃烧测热器测出的,它是饲料中有机物质所含能量的总和,用此来评定饲料价值,其优点是它的高度概括性。

用能量指标衡量饲料质量的优劣,基于饲料的能量价值必须与动物的能量需要或动物对供给能量的反应相适应。测定能量指标除以总能表示外,还可用消化能、代谢能来评定饲料质量。以消化能或代谢能评定饲料价值比使用饲料总能更能准确地反映饲料质量的优劣。

四、饲养试验评定法

饲养试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饲养淡水鱼类,通过增长率、产量及饲料系数的对比,探讨淡水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这是比较配合饲料质量和饲料方式优劣的最可靠的办法。饲养试验的结果反映了饲料对淡水鱼类的综合影响,包括对消化、代谢、能量利用及维持鱼体健康的综合影响。这种试验所测结果有较强的说服力,其试验结果便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饲养试验可用以验证其他评定饲料质量的方法所得结果。为使饲养试验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①供实验用鱼必须健康无病,营养状况正常,未受任何损伤。

②在整个试验期间,除投喂饲料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基本相同。应用同批孵苗下池,组间平均体重差异不得超过±5%。为保证饲养条件的一致性,供做试验的鱼应由固定人员饲养,对于各种干扰因素,必须加以控制和消除。

③在饲养试验中,要有一定的重复数。重复的目的是降低试验误差和增强代表性。同一试验若重复数多,则误差小。重复组以3~6组为宜。放养数量可根据水体大小、鱼类规格大小而不同,不宜过多或过少;过多则单位水体密度大,影响生长速度及存活率,过少则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④在试验中必须设具有基准性质的对照组,因为只有通过与对照组比较,才能显示出试验组效果。

在对试验用鱼分组时,必须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因为试验鱼不论怎样选择,其个体间总有差异。随机取样就是使每个个体在分组时都有同等的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中,以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地加入试验者的主观因素,都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导致错误的结论。

五、生产性评定法

1.生物学指标

通过养成全过程,最后收获时,测量其平均体长、体重及单产产量作为指标,对配合饲料进行评定。规格大、产量高说明配合饲料质量好。

2.饲料系数与投饲系数

饲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是指摄食量与增重率之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式中,F为饲料系数;R1为投饵量;R2为残饵量;G0为实验开始时鱼的总体重;G1为实验过程中死亡鱼的重量;G2为实验结束时鱼、虾的总体重。

饲料系数被用来衡量配合饲料的质量以及鱼虾对配合饲料的利用程度,其值大小除与饲料质量有关外,还与鱼、虾对其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关。用饲料系数评定配合饲料的质量是较准确可靠的。但在生产中却不适用,这是因为式中G1、R2都无法测出来,因此在生产中以投饲系数来代替饲料系数。投饲系数是在养成全过程中投饲量与鱼/产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  

与饲料系数的计算公式相比,简化了残饵量、初始鱼重量和死亡鱼重量。投饲系数不仅与饲料质量有关,和投饵技术的高低也密切相关。生产实践证明,投饵过多或过少,都会使投饵系数上升。

3.饲料效率

饲料效率(E)是指鱼虾增重量与摄食量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100%  

在生产条件下,其计算公式同样简化为

E=G2/R1×100%  

饲料效率与饲料系数之间是倒数关系,即

E=1/F

相关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久国,化东柱,孙宪海等.网箱养鲤配合饲料和投饲技术总结[J].水利渔业,1999,19(5):23-24. [2] 刘源泉.标准化池塘主养鲤鱼高产高 …

分享到朋友圈

淡水鱼类配合饲料质量的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