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顺的基因貌似能够遗传,但其实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不孝顺的父母熏陶下,孩子们自然生成不孝顺的骨头,因此农村老话:一辈不孝,辈辈不孝是一句比较有道理的老话。
我们村有这样一个男人,原本是个孤儿,后来被村里的一个老爷子收养,老爷子无儿无女光棍一个,四十多岁收养了这个叫大壮的孤儿,大壮在我们村里跟着老爷子不再露宿街头,不再食不果腹。
大壮长大后,娶了媳妇也生了一个闺女,赶上好时候,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大壮取的媳妇跟大壮一样自私不孝顺,在老爷子年老时,夫妻俩只是做到以饿不死老人为主,好吃的,好喝的舍不得给老人。
最经典的一次是大壮媳妇包包子,一种是包了有肉的,一种就是素菜包子,大壮媳妇告诉大壮哪种是素菜包子,让大壮给老爷子送俩过去,大壮媳妇回娘家送包子,大壮给养父送,可大壮忘了媳妇说的哪种是肉馅包子,挑来挑去挑了俩包子送去了。
后来媳妇回来一看,素菜包子没少,肉包子少了俩,就问大壮:你送肉包子给老头了吗?大壮这才知道自己送错了,后悔的直叫唤:错了错了,倒是送错了。这事在村里成为了村民的笑话,笑话大壮舍不得给老人送好吃的,阴差阳错才送了俩肉包子,还是错了错了倒错了的情况下。
大壮夫妻这一辈确实不孝顺,他们的闺女小妮跟着父母学的也是好吃的留着自己吃,小妮是独生女,所以她找了一个养老女婿,是外地在俺们这里打工的矿山工人,小妮女婿挣钱不少,但经不住小妮能花,小妮生了俩孩子,一儿一女,每逢赶集时,小妮会打着给孩子买好吃的幌子,往家买很多好东西,买回家也不给父母吃,父母和她住一个房子,小妮只有没好东西吃的时候才跟父母一起吃饭,有好吃的时都是关起门自己吃。
那时候小妮女婿开了工资给小妮,小妮用不了半个月保准花完了,也就是说前半个月过着皇帝生活,后半个月过着乞丐生活,实在没啥可吃的时,就去母亲屋里翻母亲的吃食,于是小妮的儿女也长成了自私自利的性子。
如今小妮的父母去世了,小妮真没孝顺过父母,而现在小妮的闺女也长大了,小妮闺女更是不着道,初中时就开始交往男朋友,骗取男孩子给她买零食吃,没等结婚就流产好几次,如今总算是结婚了,据说对父母也是极其不孝顺。
这样的父母带出来的孩子也注定是歪的,所以只要有一辈不孝顺的,那么这家人很可能会好几辈子都不孝顺,这就是一辈不孝辈辈不孝的老话,不是遗传基因强大,而是生活习惯和教育方式,孩子学习父母的生活方式,父母的不孝顺早就融入了他们的性格里,不孝顺是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