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注】西葫芦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相当容易种植的蔬菜,在我国栽培面积很广,也是城乡居民相当喜爱的一种蔬菜。
西葫芦原产于中美洲热带高原地区,理所当然性喜温,又耐低温,对溫度有较强的适应性。西葫芦又名快瓜、笋瓜,是南瓜的一个变种,果实富含水分、干扰素诱生剂、糖、淀粉、维生素A和维生素C等,是大家十分喜爱的一种食物,還是渡“春淡”的关键瓜类蔬菜之一。西葫芦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全国各个地方均有栽培,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各类病害时有发生,严重关系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种子发芽的适温为28-32℃,植株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8-28℃。苗期适宜的低温有利于促进花芽分化和雌花的形成。瓜果生长膨大的适宜溫度为10-20℃,在32℃以上高温下花器发育不正常,40℃以上高温植株停止生长。
据观察,大棚内反季节栽培的西葫芦,冬季凌晨5点-6点30分之间花朵完全开放,人工授粉的适宜时间为7点-8点30分,最迟不可以迟于9时。
西葫芦根系强大,具有较强的吸水力和抗旱力。易因缺水导致落花落果。土壤含水量在80%上下,最适宜于西葫芦的生长。
西葫芦因其根系吸水吸肥力较强,即耐土壤瘠薄,又耐土壤肥沃。但在肥沃的沙壤土栽培,最易获得高产。
西葫芦对广泛元素的吸收量以钾最多,氮次多,钙居中,磷和镁最少。因其根系强大,呼吸作用旺盛,喜土壤耕层深厚和疏松,故此,在栽培上应深耕翻土,加大有机质等土杂肥的施用量,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
一、西葫芦白粉病


【白粉病症状】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次之,果实很少受害。发病早期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造成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叶正面多,其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在病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后小粒点变黑。
【防治方法】
1、实行3年以上轮作或水旱轮作。立刻整枝打叶,发觉霉斑叶片应立刻摘除,采收完果实后应将病株残叶清除到田外烧毁。
2、发病早期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一千倍液喷雾,隔10天一次,共2-3次。
二、西葫芦灰霉病


【灰霉病症状】关键危害花和幼果,严禁的话危害叶、茎和较大的果实。被害花和果实早期呈水渍状,后逐渐软化,患病地方位置表层长满灰绿色霉状物。最终影响到花和果实腐烂。后期患病部有时还长出黑色菌核。残花先发病,进而果实脐部腐烂,表层密生灰色霉层。
叶片发病多以落上的残花为发病中心,病斑不断扩展,形成大型近圆褐色病斑,表层附着灰褐色霉层。茎和叶柄染病后,常腐烂,易折断。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发病期,立刻清除病株残体。②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③对保障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缩短或防止叶面结露。④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微肥。⑤使用膜下滴灌或暗沟灌水,阴下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⑥防治低温冻害。
2、药剂防治
①烟熏施药法: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或20%百速烟剂,每亩用药200-250g,于傍晚分点布放,用暗火点燃后立即密闭烟熏一夜,次日开棚通风。
②粉尘剂施药法:于傍晚盖草毡前喷撒5%百菌清粉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每亩喷药一公斤,喷后闭棚过夜。
③喷雾施药法: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粉剂一千倍液、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一千倍液于晴天上午喷雾,喷药后要立刻通风,下降棚内湿度。
④药剂沾花法:蘸花药液中加入0.1-0.2%的速克灵,或朴海因。、
三、西葫芦炭疽病

【炭疽病症状】西葫芦炭疽病西葫芦炭疽病在生长期间随时基本都能发生的一种病害,关键危害植株茎叶发育。一旦染病,茎、叶基部受害,患部缢缩、变色,随即枯死。
【防治方法】
防治西葫芦炭疽病,可按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要求,结合喷施叶面保障剂嘉美金点做好,从西葫芦开花坐果期开始,定期或不定期喷药预防三次以上。可喷施10%苯醚甲环唑800-一千倍液,或80%大生可湿粉600-800倍液。
四、西葫芦银叶病

【银叶病症状】被害植株生长势弱,株型偏矮,叶片下垂,生长点叶片皱缩,呈半停滞状态,茎部上端节间短缩;茎、幼叶和功能叶叶柄褪绿,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早期表现症状为沿叶脉变为银色或亮白色,之后全叶变为银色,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但叶背面叶色正常。幼瓜及花器柄部、花萼变白,半成品瓜、商品瓜也白化,呈乳白色或白绿相间,丧失商品价值。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种植抗性品种是农业防治中一项行之有效果的方法。培育无虫苗为关键防治措施,保障地栽培中可应用防虫网,阻止粉虱的进到。调节播种期,而防止敏感作物在银叶粉虱为害高峰期受害,立刻清除残株和熏蒸残存成虫,也可在不相同程度上减轻作物受害。
2、生物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可释放丽蚜小蜂并配合使用扑虱灵。
3、药剂防治。银叶粉虱的早期防治极为至关重要,在粉虱大发生早期,合理采用农药仍是至关重要的应急手段。1.8%爱福丁两千-三千倍液、40%绿菜宝一千倍液、植物源杀虫剂6%烟百素一千倍液、25%扑虱灵一千-1500倍液、10%吡虫啉两千倍液、5%锐劲特15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五、西葫芦软腐病

【软腐病症状】西葫芦茎基部细菌性软腐病关键为害植株的茎基部。发病初,病菌从西葫芦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在离地面3-5cm的茎基部形成不规则水渍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后呈黄褐色,病部向内软腐。第一果穗开花期,在去雄花后的伤口处或叶柄伤口处出来水浸状淡褐色病斑,病部左右扩展,凹陷软化腐烂,流出白色粘绸液并拌有恶臭味,此为本病特征。后期随着病部扩展直至整株萎焉死亡,死亡病组织腐烂或成麻状。
【防治方法】
1、处理土壤 连作地定植前15-20天,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加有机肥(腐熟的牛粪、鸡粪等)闷棚土做好土壤消毒。
2、定植期用药 定植时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返苗后灌第二次,隔7天一次连灌2-3次。细菌性茎基软腐病和枯萎病混发时,可向茎基部喷灌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一千倍液,可兼治二种病害。
3、定植后用药 除继续用同上药灌根外,①涂抹: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1:1:1)配成100-150倍稀粥状药液,涂抹水渍状病斑及病斑的四周。②喷雾: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隔5-7天喷一次,连防2-3次。收获前5天停止用药。
六、西葫芦细菌性叶枯病


【细菌性叶枯病症状】关键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柄和幼茎。幼叶染病,病斑出来在叶面现黄化区,但不大清楚,叶背面出来水渍状小点,后病斑变为黄色至黄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2mm(毫米),病斑中间半透明,斑四周具黄色晕圈,菌脓不清楚或很少,有时侵染叶缘,引致坏死。苗期生长点染病,可引起幼苗死亡,扩展速度快。幼茎染病,茎基部有的裂开,棚室频繁可见但为害不重。
【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种苗,用新的无病土苗床育苗;保障地适时放风,下降棚、室湿度,发病后调节灌水,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露地实施高垄覆膜栽培,平整土地,完善排灌设施,收获结束后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等。
2、种子处理。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三千-4000倍液浸种2小时,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或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在转入室温水里泡4小时,还可在70℃恒温干热灭菌72小时后在催芽播种。
3、发病早期,可使用下列杀菌剂做好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两千-40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两千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一千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l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一千-1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400-6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距离5-7天喷1次。
七、西葫芦病毒病

发病症状:
发病轻时心叶呈花叶状,发病后植株上部叶片呈鸡爪状、矮化,叶片皱缩,扭曲变小,并呈浓绿、浅绿相间的花斑;节间短缩,下部叶片逐渐黄化枯死;果实呈黄绿相间的花斑,浓绿部分凸起,病瓜畸形、化瓜或不结瓜。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提早播种,避开高温条件;清洁田园,及时清理病残株,深埋或烧毁;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药剂防治:
1)及早防治蚜虫,缩短传毒机会,可用40%乐果乳油两千倍液,或20%杀灭菊酷乳油800倍液等药剂防治。
2)发病早期可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高锰酸钾一千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以上药液可交替使用。
3)还可用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或20%吗肌·乙酸铜可湿粉800~一千倍液,或31%胆敢·吗啦肌可溶粉900~1200倍液喷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