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种植中,因播种时间、气候、水肥等因素出来早花、毛花等不正常现象,下面小编对花椰菜会出来的几种不正常现象做好了汇总。

【症状】茎部或花梗内部空洞、开裂,影响到花球生长不良。
【病因】土壤中缺硼元素。
【防治方法】
①要注意调节土壤PH,不可过多偏施碱性肥料;
②适时适期播种,尽最大限度避开长期低温时节;
③整地时可每亩补施硼肥1kg;
④多施农家肥与有机肥。对茎部中空的缺素症预防为主。
【病因】冬季种植花菜,因为低温和干旱,花菜更易缺钙和硼。
【防治方法】对冬季花菜在现蕾前或出来上述症状的田块,每周用0.2%氯化钙+0.2%硼沙+4000倍农用链霉素叶面追施,大多数2~3次。
花球异样
【症状】花球发育期间,花球表层出来部分或全部花球生长不正常的现象。
【病因】多为药害,过量施农药或误施、飘移等因素引起的生长不正常等现象
【防治方法】
①良好选和使用除草剂是预防的关键;
②调节好用药量,良好熟练掌握使用时期。对花球异样的现象预防为主。
【症状】早春栽培的花椰菜出来未结球而立刻开花或花球未完全长成就开始抽薹开花的现象。
【病因】不相同品种间有较大的差异;同一品种播种期越早,抽薹的几率越大;早春早熟栽培时,定植过早,定以后遇倒春寒;育苗期间遇连续低温天气,易引起幼苗先期抽薹。
【防治方法】
①选冬性较强的品种做好栽培;
②适期播种,早春早熟栽培的应在溫度能够人为调节的棚室内做好育苗,遇低温时期注意事项保暖,防止溫度过低。
【症状】植株较小,仅有几张叶片,就长出花球,且花球特别小。
【病因】
①播种过迟,特别是早熟品种迟播;
②天气干旱,土壤严重缺水,肥水不足,营养生长不良;
③营养生长缓慢,遇低温刺激,易出来早花。
【防治方法】
①适期播种,立刻移栽;
②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肥,满足植株生长对肥水的需求。
【症状】花球表层出来无规则的背毛和针状小叶片。
【病因】
①花球形成期溫度太高,使花球的花枝顶端无规则的伸长;
②早熟品种播期过早,花球形成期又遇高温、干燥天气;
③受遗传因子遗传;
④结球期喷施刺激性农药。
【防治方法】
①早熟品种不适过早,过迟播种,适时定植;
②加强田间管理,立刻施肥、浇水;
③立刻折叶盖住花球;
④结球期禁用喷施刺激性化肥农药。
【症状】花球发育期间,花球表层变为紫色或紫黄色的现象。
【病因】
①花球迅速发育期溫度突然下降;
②秋季定植较晚结球期溫度较低也容易出来紫球;
③有些品种在结球后期容易出来紫花球现象。
【防治方法】
①适期播种,早春栽培要注意预防倒春寒,晚秋栽培不可播种过晚以免晚秋低温关系花球正常发育;
②折叶盖花,防冻保温或大棚内种植;
③因地制宜的调整播种期。
【症状】植株徒长,只长叶不显花球或植株苗期及定制期无心单叶上冲生长。
【病因】
①除虫、治病、施肥不慎,特别是把氯刺激性强的化肥、农药施在花球生长点;
②小菜蛾,小蝗虫等害虫吃掉生长点;
③花球形成期遇左右雪,出来严重冻害;
④春花菜苗期及生长期碰到该种极端低温及缺微量元素硼,植株变无规则单叶上冲无心的伸长。
【防治方法】
①花球形成期防止使用刺激性极强的化肥、农药;
②喷药、施肥时先折叶盖住花球;
③遇下雪结冰天气需保温防冻;
④春播苗期维持适度溫度,盖地膜定植及增施硼肥。
【症状】因根部受害,发病后根部肿大,呈肿瘤状,大多数主根染病后呈块状,细根、支根、侧根、须根染病后局部多肿大畸形。(下图根部有极为清楚的肿瘤状)。
【病因】该病是由一种叫作芸薹根肿菌的真菌侵染导致的。这些休眠孢子囊随病根或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病菌喜欢酸性土壤,酸碱度5.4~6.5最适合。土壤溫度18~25℃最适合此病发生。低洼地、连作地也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老菜地要彻底清除病残体,翻晒土壤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搞好田间灌排设施,生长季节发觉病株要立即拔出销毁,撒少量石灰消毒以防向邻近扩散;
②适度增施石灰下降土壤酸度,大多数每亩施75~100千克;
③发病早期可以选择用下列药剂喷根或淋浇: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株0.3~0.5千克,防效可达80%。
从上可以看出,花椰菜在花球形成流程中,对外界气候条件相当敏感,特别对溫度,湿度和微量元素硼反应最为敏感。因而,在栽培上必须熟练掌握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熟练掌握播种期,做到立刻移栽;
②在花球形成期要立刻满足植株生长发育对肥水的需求,也必须谨防农药对花球的药害;
③遇寒流、低温、下雪时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