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们那里的雨水是不是很大,我们这里的雨水虽然多,但雨量其实并不是很大。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有一块地,是块涝洼滩,在雨水大的年份里,地里的玉米有一大半都涝煞了,玉米秸都烂了,剩下来的那部分,玉米尖头缺粒,亩产能有个三五百斤。但今年却没有出现涝煞的现象,说明今年的雨水并不是很大。
虽然今年我们这里的雨水并不是很大,但农历7月中旬到8月初的这几场雨却给玉米带来了灭顶之灾,地里的玉米大都枯亡,穗子都耷拉了。
这是咋回事呢?
玉米上疸了,得了锈病!
玉米锈病是一种中温高湿病害,适宜的发病温度在6-23℃间,温度高于22℃时,病菌孢子萌发逐渐下降,到34℃以上后,病菌孢子不再萌发,进入休眠状态。
今年我们这里由于7-8月中旬,持续的阴天下雨,虽然雨量时大时小,但持续时间长,差不多有10多天的时间,让气温持续下降,长期徘徊在20℃上下,正适合锈病孢子的萌发,加上田间湿度和空气湿度大,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就是玉米锈病暴发,而农民却并当回事儿,大多没有进行化学防治,最终导致大面积流行,一发而不可收拾。
我们这里的夏玉米在7-8月份,正是玉米的灌浆期,玉米植株应该是青枝绿叶,但今年却是一片枯黄,玉米叶片锈迹斑斑,逐渐失绿枯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玉米的叶片分四组,即胚生叶组,茎生叶组,穗粒叶组,粒叶组。
胚生叶组是基部叶,光滑无毛,叶小生长慢,主要的作用是制造营养供根系生长。
茎生叶组是下部叶片,有毛,叶大,生长速度快,其主要作用是为玉米的茎和顶穗提供营养。
穗粒叶组生长于玉米茎秆的中部,即着生于棒子的上下茎节上,有毛且大,功能期最久,也是玉米棒子和籽粒所需营养的提供者。
粒叶组是上部的叶片,着生于茎秆的上部,叶片,生长速度,功能期等都逐渐减少,其主要作用是为玉米籽粒的饱满提供后续营养。
在玉米的灌浆成熟期,穗粒组和粒叶组叶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功能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玉米籽粒的饱满度和产量,本跟是青壮年的这些叶片却英年早逝,早早地因病而失去功能,玉米能高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