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的生物学特征

团头鲂的生物学特征

一、团头鲂的分类与形态特征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又名武昌鱼,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俗称鳊鱼、团头鲂、团头鳊、平胸鳊。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武昌鱼主产于长江中下游,以湖北为最多,多产在5~8月。武昌鱼体扁侧,呈菱形,体长为体高的1.9~2.3倍。腹棱不完全。背隆起明显,头小、口小且为口前位,体侧灰尘色并有浅棕色光泽,背色深,腹色浅,腹色浅,鳞片中等大小,臀鳍较长,尾柄短,尾鳍分叉深。鲂鱼肉细嫩肥美,小鱼刺多,大鱼刺少。团头鲂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不完全,尾柄短而高(图3-30)。

团头鲂的生物学特征

图3-30 团头鲂(引自http://image.haosou.com/)

二、团头鲂的习性

团头鲂在自然条件下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团头鲂为草食性鱼类,摄食能力和强度均低于草鱼。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一般从4月开始摄食,一直延续到11月,在6~10月摄食量最大。幼鱼主要以枝角类和甲壳动物为食;成鱼摄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轮叶黑藻为主,还食少量浮游动物。

团头鲂属于中型鱼类,生长速度较快,以1~2龄生长最快。在水草较丰盛的条件下,一般当年鱼体重可达100~200克;2龄鱼体重可达300~500克,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它具有性情温顺、易起捕、适应性强、疾病少等优点。

团头鲂一般2~3龄达性成熟,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一般性成熟的雌性个体重450克,雄鱼体重400克。产卵期为5~6月,多在夜间产卵。产卵最适水温为20~29℃,对水流要求不严格。卵具有微黏性(黏着力比鲤、鲫鱼的卵差一些,附着力弱,容易脱落),淡黄色,黏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因此其产卵场多在浅水多草的地方。

相关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久国,化东柱,孙宪海等.网箱养鲤配合饲料和投饲技术总结[J].水利渔业,1999,19(5):23-24. [2] 刘源泉.标准化池塘主养鲤鱼高产高 …

分享到朋友圈

团头鲂的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