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纪,北方的蒙古政权崛起,如同摧枯拉朽一般,迅速消灭了亚洲大陆上的很多政权,例如西辽国、西夏国、大金国、花拉子模国等等。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蒙古人的数量有限,在蒙古政权逐步扩张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接纳了大量的中亚和东亚官兵。这些战士在蒙古政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中亚步兵在南下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在13世纪初期,蒙古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即使全民皆兵的情况下,也只能集结20余万军队。随着蒙古政权的扩张,逐步占领了大片的区域,仅仅依靠蒙古战士当然不足以控制庞大的地区。每攻下一片地区,蒙古军队就会招募当地的官兵融入自己的部队。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蒙古政权是依靠骑兵打下了天下。蒙古骑兵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大。
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明显不如蒙古军队,因此,南宋军队充分发挥了自己城池的优势,利用坚固的城市进行防御。其实,缺乏攻城器械的蒙古军队确实一筹莫展。但招抚了西亚和中亚步兵之后,蒙古军队开始利用这些地区的装备进攻南宋城池。例如著名的襄阳保卫战中,襄阳的城墙被回回炮严重破坏。中亚和西亚的步兵人数有限,而且以技术兵种为主。蒙古军队数量庞大的步兵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渤海人、契丹人和高丽人。蒙古军队利用这种政权、种族与金国的矛盾,把很多人招募到了自己的军队中。在蒙古军队进攻金国和南宋城池的过程中,契丹、渤海的步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于高丽国,则是蒙古政权的盟友,蒙古军队南下,高丽国自然会出兵协助。不得不说,高丽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很不错,后来,蒙古步兵还进行了仿制。
二、突厥骑兵是蒙古骑兵的主要助手
蒙古军队自己的兵力只有20余万,依靠这些人肯定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在蒙古政权不断的扩张中,蒙古军队招募了大量的突厥人。突厥人生活在西亚地区,擅长重骑兵作战。蒙古贵族们发现了突厥人的战斗力,把很多突厥骑兵都编入了自己的军队。蒙古骑兵擅长穿插、包围式战术,突厥骑兵则擅长两侧夹击是战术。两种不同的骑兵相互配合,把骑兵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由于突厥人在蒙古统一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蒙古把突厥人划为色目人,属于仅次于蒙古人的等级。除了突厥人,蒙古高层对西夏国的骑兵也非常欣赏。西夏曾经与蒙古进行了长期战争,西夏的骑兵一直表现不俗。在成功消灭西夏之后,蒙古高层招募了一些西夏骑兵,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铁鹞子部队。不过,无论是突厥骑兵还是西夏骑兵,数量都有限,因此蒙古高层开始了北方汉人上想办法。
北方的汉人也是非常彪悍的,尤其是燕赵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征兵的主要区域。依靠数量有限的突厥人和西夏人无法满足数量要求,消灭了金国之后,蒙古高层招募了好几万北方汉人,按照蒙古军队的训练方式,把这些部队训练成了强悍的骑兵。这些汉人骑兵部队的作用越来越大,后来成为了直接隶属于大汗的武卫军,地位仅次于著名的怯薛军。蒙古内部曾经出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的斗争,当时,忽必烈就是依靠这支汉人组成的武卫军击败了阿里不哥。从这些实际情况来看,汉人并非缺乏战斗力,关键是看能不能发挥巨大潜力。在蒙古贵族的管理下,北方的汉人显然达到了这一点。
三、南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整个亚洲的文明
蒙古军队在扩张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吸收各地区的先进技术。在官兵防御方面,蒙古军队也超越了南宋军队。蒙古军队装备了大量的锁子甲,南宋军队还做不到这一点。在蒙古军队中,出现了中亚、西亚、北亚等不同地区的文明成果,南宋属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了大半个亚洲的文明。其实,南宋之所以坚持了将近50年时间,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宋朝城市比较坚固,江淮、江汉地区水网弥补,很不适合骑兵作战。第二,蒙古内部的局势很不稳定,在忽必烈上台之后,蒙古的进攻重点并不是南宋政权。到了13世纪末期,蒙古军队渡过长江,包围了南宋的首都临安,宋朝小皇帝不得不出城投降。这位宋朝小皇帝的人生非常的传奇,后来成为了吐蕃地区的高僧,与元顺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