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这里只葬了十三个皇帝,另外三位没有被葬在这里。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明十三陵
首先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没有葬在北京的,而是葬在了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当时明还是都于南京,并未迁都北京。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就葬入了孝陵,到了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去世,就将其与马皇后合葬。
明十三陵
另一位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性格与朱元璋截然不同,当上皇帝以后就开始削藩,后来在其叔叔靖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失败,不得不逃出南京城,下落不明,其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已自焚而死亡,有人说他已经逃往海外,因此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他是唯一没有陵墓的。第一位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后来继位的明成祖朱棣。
明思陵
第三位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就是明代宗朱祁钰,他的登基是由于当时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俘的应急之举,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当时的皇帝被瓦剌俘,大臣为稳定局势推他上位,但是不幸的是后来朱祁镇回归,在部分心腹的支持下通过夺门之变再次成为皇帝,朱祁钰被迫退位,不幸暴毙身亡,他死后其兄并不承认其帝王身份,只是把他葬在了景泰陵,按照的是亲王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