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陵为何选择“十三陵”的称呼?

明皇陵为何选择“十三陵”的称呼?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这里只葬了十三个皇帝,另外三位没有被葬在这里。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明皇陵为何选择“十三陵”的称呼?



明十三陵

首先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没有葬在北京的,而是葬在了南京紫金山明孝陵,当时明还是都于南京,并未迁都北京。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就葬入了孝陵,到了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去世,就将其与马皇后合葬。

明皇陵为何选择“十三陵”的称呼?



明十三陵

另一位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性格与朱元璋截然不同,当上皇帝以后就开始削藩,后来在其叔叔靖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失败,不得不逃出南京城,下落不明,其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已自焚而死亡,有人说他已经逃往海外,因此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中他是唯一没有陵墓的。第一位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是后来继位的明成祖朱棣。

明皇陵为何选择“十三陵”的称呼?



明思陵

第三位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就是明代宗朱祁钰,他的登基是由于当时土木堡之变皇帝朱祁镇被俘的应急之举,在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中,当时的皇帝被瓦剌俘,大臣为稳定局势推他上位,但是不幸的是后来朱祁镇回归,在部分心腹的支持下通过夺门之变再次成为皇帝,朱祁钰被迫退位,不幸暴毙身亡,他死后其兄并不承认其帝王身份,只是把他葬在了景泰陵,按照的是亲王规格。

相关推荐

辣椒病毒病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发病时间:成株期均可发病表现症状:1.花叶型,病叶上出现明显的浓绿与浅绿相间、叶片皱缩变形的症状;2.坏死,在叶片出现褐色坏色斑,并且从叶脉到叶柄到茎 …

辣椒生理性沤根发生条件和防治方法

生理性沤根属生理性病害发病时间:在幼苗期发生危害症状:1.根部发病会出现锈褐色,不发新根,并且逐渐腐烂;2.根系无营养吸收,地上部逐渐萎蔫,变黄、干枯而死。发生 …

锌肥有什么用?什么时候施锌肥好

锌在作物体内间接影响着生长素的合成,当作物缺锌时茎和芽中的生长素含量减少,生长处于停滞状态,植株矮小;同时锌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通过对植物碳、氮代谢产生广泛的影 …

什么时候果树追肥好

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肥料的供给,尤其在每年的生长周期(发芽至落叶前)中,需肥量比较大,那果树什么时候追肥效果好呢?果树最佳追肥时期是什么时候呢?一、发 …

分享到朋友圈

明皇陵为何选择“十三陵”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