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玉米青枯病还是其他什么病害,只要田间发生危害严重时肯定都会影响产量的。其中发生越重对产量影响越大。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是由土壤中多种病菌都可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玉米青枯病以危害玉米根系和茎秆为主,当根系和茎秆遭受危害,会因为植株蒸腾作用较快,或因为雨后高温,或田间水分供应不足等而使玉米植株上叶片表现出青枯黄枯或青枯黄枯混合发生情况,这样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制造积累的产物降低就会引起减产,当危害严重时,还会直接引起倒伏,造成植株提早枯死,堆产量为害会更重。由于高温高湿是玉米青枯病流星发生的重要条件。因此玉米青枯病一般都是在7-8月间降雨偏多,加之雨后骤晴,玉米抽雄至成熟期间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时而流行为害。可见发生越早,为害越重,会直接影响玉米散粉受精灌浆,对产量影响最大,而若只是成熟后期或田间零星发生时则基本影响不大。
玉米青枯病由于是土传病害,因此生产上应该重点预防,一旦田间大面积发生为害时药剂也通常是防效不佳,为了减少青枯病为害,玉米不易重茬种植,宜和大豆水稻等轮作种植,可以减少田间病菌防止侵染,同时结合药剂拌种杀菌,玉米进行适当稀植,以增加通风透光,并增施钾肥,做好排水,增强抗病性等,能防止病菌侵染发生。田间发现零星为害时要及时选用多菌灵或苯甲醚菌酯等进行喷淋灌根防治等,以减轻发生为害,避免造成大的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