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能让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有哪些?小麦是我国四大主粮之一,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小麦耐寒耐热性强,一般以秋播夏收为主,少数地区也播种春小麦,是南北均可种植的农作物,以北方旱地种植为主。小麦要获得丰产丰收,就必须要掌握好一定的栽培技术,注意几个关健性的要点,下面就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作一个简介:
1、品种选择:(1)根据当地耕作制度,前茬成熟早晚,选择适当熟期,高产的小麦品种。(2)要与当地肥力水平相应。(3),必须立足抗灾保收,稳产高产。
2、做到适时播种:适时播种是达到全苗、壮苗、夺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生育快,幼苗徒长,抗寒力弱,易遭冻害,春性品种甚至冬前拨节,冬季会导致死亡而造成严重减产。播种过晚,由于温度低,出苗迟,苗弱苗小,也易遭冻害,分蘖少,穗少穗小,产量也不高。适时播种可充分利用秋末冬初一段生长时间,越冬前扎根好,有一定分蘖,营养积累较多,为安全越冬,提高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打好基础。气温是决定播种期的主要因素,半冬性品种约在14一16℃,春性品种约在12一14℃播种为好,一般来讲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
3、提高播种质量:小麦“七分在种,三分在管”。对小麦播种的具体要求是:播深适宜,深浅一致,落籽均匀。小麦播种深度般为2一4厘米,土壤湿度大宜浅,干旱土壤宜深。深浅一致,才能达到苗齐苗壮。匀播能使苗株均匀分布,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因此,要求做到按厢称种,均匀播种,并做到覆土深浅一致。
4、田间管理:小麦田间管理分为出苗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两个阶段。出苗分蘖期:(一)、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早查苗,如有缺苗断垅,要及时补种,到分蘖时仍缺苗,可移苗补栽。(二)、早施追肥,小麦分蘖后,气温已逐渐降低,生长较慢,应在二、三叶期追施苗肥;腊肥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用,早麦、肥田、壮苗多施土杂肥,晚麦、薄地、弱苗要多施人畜粪等精肥。(三)、小麦开始分蘖后,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就需要进行灌溉。弱苗要早灌,瘦田比肥田早灌。(四)、中耕除草,一般第一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宜浅锄。第二次在分蘖盛期时进行,可适当深锄。采用化学除草的,每亩用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40一50公斤,在麦苗长2一3叶时喷雾最佳,要避免在干燥低温(10℃以下)时喷施,以免影响药效。(五)、清沟排渍,每次中耕后要清沟,确保雨天排水畅通。抽穗成熟期:(一)、排水防渍害,小麦从抽穗到成熟需水约150毫米左右,如降雨量超过小麦的生理需水量,则会引起根系早衰,叶片早枯,因此要加强疏通排水沟,做到沟底不积水。(二)、叶面喷肥,喷磷一般用过磷酸钙,浓度为2一3%,用尿素与过磷酸钙合并使用的,浓度以3%为宜。磷酸二氢钾的浓度为0.1一0.2%,一般亩喷溶液用量50一60公斤,可提高千粒重1一2克。(三)、加强病虫害防治,小麦病害主要有赤霉病、黄叶病等,赤霉病可用40%的灭病威每亩次200毫升,兑水75公斤喷雾防治。
5、适时收割:小麦收割时常有阴雨,往往造成种子在穗上遇高温多湿发芽,给生产带来损失。同时,在麦粒重量达到高峰以后,如不及时收割,麦粒在茎秆上呼吸消耗和雨露淋溶,造成千粒重和品质都要下降,收割时也易掉穗落粒。
以上是@大别山鹰的个人观点,关注@大别山鹰,关注#三农#,每天为你分享不一样的三农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