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羊病的预防技术

§§§第一节羊病发生的原因
一、饲养管理不当和营养性因素
羊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包括饲养方法不当和营养不当。饲养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羊舍内饲喂密度过大,通风状况不佳,经常断水,饲喂次数不均匀,饥一顿饱一顿,喂食冰碴水等,除此外,羊受到突然惊吓,追赶过急,或经受长途运输等也可诱发羊群生病。营养不当主要表现为,饲料营养物质不足,导致维生素、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糖等相应缺乏症的发生,而且饲料中某些营养物质过剩,所含微量元素过多,也会引发中毒并导致羊群发病。
二、生活环境因素
羊病发生的另一重要诱因是生活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过高的环境易导致中暑,高湿度环境易引发皮肤病,低温环境易诱发感冒、风湿病,地势低洼、潮湿的环境易导致腐蹄病,羊舍内有害气体超标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类疾病,生活环境脏污易滋生各类寄生虫,使羊患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增大等。
三、生物性因素引发传染性疾病
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易使羊诱发各类传染病,这也是影响养羊业生产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各种寄生虫等易使羊感染各类疾病,甚至引发羊病的大范围流行,像口蹄疫、羊痘、羊梭菌性疾病、弓形虫病、羊吸虫病等,这将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及至整个羊群的毁灭;有些传染病可能不会导致羊大批死亡,但却对羊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如羊副结核、伪结核病等。因此保证养羊业生产的首要任务便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总体来说,羊病发生的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四、导致病发的外部因素
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素就是外界致病因素,它包括生物性致病因素、化学性致病因素、物理性致病因素、机械性致病因素、营养和管理性致病因素五大类。
(一)生物性致病因素
生物性致病因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类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生物性致病因素是引发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危害养羊业生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二)化学性致病因素
化学性致病因素是指强酸与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物、氨气、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化学物质诱发的疾病,其主要引起各类中毒性疾病的发生。
(三)物理性致病因素
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光照、噪声、气压、湿度和放射线等因素,这些因素对羊机体的影响达到一定强度或作用时间时,都会导致各类物理性损伤的发生。
(四)机械性致病因素
机械性致病因素是指引起羊的机体发生损伤的各类机械力,包括打、压、咬、刺、钩等各种机械力。
(五)营养性合理性致病因素
营养和管理性因素是指由于饲料中营养物质不均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和饲养管理方法不当,从而导致羊病的发生。
1.营养过剩 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长期过量即为营养过剩,会引发羊的各类疾病,如母羊酮病是因饲料中蛋白质过多引起的,微量元素过多则可能诱发羊中毒病等。
2.营养不足 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严重不足即为营养不足,将使羊出现相应的缺乏症,如硒缺乏症,维生素D、维生素A缺乏症等。
3.管理不当 管理不当是指羊舍饲养中,饲喂密度过大、羊舍通风不良、停水、突然惊吓、追赶过急、经受长途运输等,易使羊诱发各类疫病。
五、导致病发的内部因素
羊机体自身的素质是直接或间接导致羊病发生的内部因素。这主要是因为羊的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自身免疫状况不同,对致病微生物的抵抗力和外部致病因素的敏感性也会不尽相同。
(一)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的羊,对各种致病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反应。通常情况下,绵羊比山羊更敏感,引进的纯种羊比本地的土种羊更敏感。如:绵羊相较于山羊更易患羊巴氏杆菌病和羊快疫。
(二)年龄差异
羊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各种致病因素也会有不同反应。如:幼龄羊成长发育较快的阶段,对各类营养物质的缺乏更敏感,易诱发营养性疾病,如白肌病或佝偻病等;成年羊一般体格壮硕,食欲较强,因而采食量较大,在发生食物中毒时会表现出更加严重的症状。
(三)性别差异
羊因性别不同,自身素质和结构存在差异,对某些疾病(尤其是生殖系统疾病)的敏感性也有不同之处。如:母羊易患各种产科疾病;对羊布氏杆菌病和弓形虫病的敏感性,母羊比公羊更高。
(四)营养状况差异
营养状况好的羊相对于营养不良的羊对各类致病因素有更强的抵抗力。如:当气候发生剧烈变化时,发病的通常都是身体较瘦弱的羊只。
(五)免疫状况差异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对羊只进行相关疫苗注射,提高羊对相应病原的免疫力,可有效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
总之,羊病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由多种外部因素或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因此要综合考虑并制定合理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第二节 羊病的预防措施
随着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各类先进的现代化养殖场不断出现。当前养殖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如何搞好防疫工作。因为疾病一旦发生,对养羊业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方面,原种场应制定合理的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证种羊的正常延续以及质量的稳定提高。在养羊生产中,首先应当提高羊的饲养管理水平,做好必要的预防接种工作,不断加强羊机体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同时,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清洁消毒工作,使外界环境中的各类致病因素得以清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羊机体会发生多种多样的疾病,按其性质划分,主要包括普通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三大类。
传染病是指因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侵入羊体而引发的各类具备传染性质的疾病。在羊体内,病原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对羊机体产生破坏和损伤将导致羊发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还将导致羊的死亡。羊发生传染病后,从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可能使其他羊只受到传染,从而造成流行性疫病的发生。有些急性烈性传染病,还将导致羊大批死亡,从而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是指由于寄生虫(如蠕虫、原虫等)在羊体内寄生而引起的各类疾病。寄生虫一旦寄生于羊体,将对羊的器官、组织带来机械性损伤,夺取羊身体内的营养物质或产生毒素,羊将表现出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进而使其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寄生虫病与传染病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可同时诱发多数羊发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某些寄生虫需要中间宿主,如椎实螺就是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羊的寄生虫病种类繁多,有些寄生虫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不比传染病少,对养羊业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
普通病是一类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主要指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等。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代谢不均衡,误食有毒物质,机械性损伤,异物刺激,或其他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光线等的变化。普通病与上述两类疾病不同的地方在于普通病不存在传染性或侵袭性,发病多为零星发生,但在羊误食某些毒物或毒草的情况下,也将造成大批发病,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羊病防治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冶的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颁布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如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保持环境卫生、完善防疫检疫工作、定期对生活环境进行驱虫、预防中毒等,从而实现饲养管理工作和防疫工作的紧密结合,最终取得防病灭病的综合整治效果。
一、提高羊体的抗病能力
要保证羊只良好的生长发育并拥有健康的体质,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羊只体质健康,才能使抗病能力增强,发病率减少。
合理的饲养管理,一方面是合理的划区轮牧制度,这可显著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另一方面是细致的管理,从而使羊群普通病的发病率得到控制,同时对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也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一)坚持自繁自养、严进严出的原则
养羊专业户或养羊场应挑选健康的良种公羊和优质母羊,实行自繁自养,尽量做到严进严出,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入场检疫的工作量减少,而且还能有效地避免在引入新羊过程中带进新的传染源。
有些情况下,需从外地引入羊只以扩大生产规模或改良品种时,必须执行严格的羊只检疫制度。检疫是通过各种诊断方法的应用对羊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主要针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时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从羊的生产到最终销售,需要经过的检疫程序为出入场检疫、收购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当涉及对外贸易时,还需经过进出口检疫。在羊只检疫程序中,出入场检疫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通过检疫且未发现疫病的羊及羊产品,方有资格进场或出场。此外,养羊专业户或养羊场必须从非疫区引进羊,羊需经当地兽医检疫部门严格检疫,并签发相应的检疫合格证明书;在羊运输到目的地后,还需经过本场或专业户所在地兽医检疫部门的验证、检疫,同时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羊为健康者,经药浴、驱虫、消毒等措施,并对尚未接种疫苗的羊只进行补种疫苗后,方能归入原有羊群中。养羊场饲喂的饲料和用具,必须从未发现疫病的安全地区购入,并在饲喂前进行清洗、消毒工作,减少疫病传染的可能。
(二)合理组织放牧
羊以牧草为主要食物,其获取牧草的主要方式是放牧,因而合理组织放牧非常重要。合理组织放牧需要±据羊的品种、年龄、性别的差异性,并结合农区、牧区草场的具体特点,实行编群放牧的方式。此外,为了减少牧草资源浪费和羊感染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实现草场资源的合理利用,还应推行划区轮牧制度。
(三)适时进行补饲
羊获取营养的主要方式是放牧,但当放牧采食量不足或冬季枯草季节的牧草营养下降时,必须进行适当补饲,这对于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幼龄羊、怀孕或哺乳期的成年母羊尤为重要。此外,种公羊在配种期间更需要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仅靠放牧得到的营养无法满足其自身需要,因此,种公羊最好按饲养标准进行科学饲喂,并多采取舍饲方式进行喂养。
(四)妥善安排生产环节
养羊生产环节主要包括鉴定、剪毛、梳绒、配种、产羔、育羔、羊羔断奶和分群。每一生产环节都应得到妥善安排,并尽量缩短完成时间,从而使有效放牧时间得以增加,保证羊的健康生长;如果某些生产环节因拖延而影响放牧,需要适当补饲以维持羊的生长需要。
(五)推广棚室养殖
要提高养羊业的生产水平,增加产品数量以及增强产品质量,不仅要在羊的品种改良上作投入,还要创造优良环境条件以保证羊的正常繁殖与生长发育。我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冬季较为寒冷,尤其是广大的北方地区。从外部环境条件来看,冬季的严寒使羊正常的繁殖与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过去采用的传统的敞圈饲养模式,容易导致羊冬瘦春死的现象。推广棚室养殖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改善,提高羊的生产能力,从而较好地解决外部环境对养羊业生产的制约,这一技术改进措施也将促进养羊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棚室养殖的基本原理是构建塑料暖棚,使太阳能和羊体自身散发的热能被充分利用,棚室温度提高,人工创造出小气候环境,维持羊的正常生产需要,从而减少羊不必要的热能消耗,降低维持需要,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它还可与其他一系列技术措施(如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选用优良品种和防治疫病)实现紧密配合,有效提高羊的生产能力,进而使养羊业生产获得理想的经济效℃。据统计,通过推广棚室养殖模式,羔羊成活率提高6%~25%,成年羊死亡率减少5%,羔羊60日龄体重增加2千克以上,成年羊羊毛长度能增加0.58厘米。 二、搞好环境卫生
羊生活环境卫生条件的好坏,与疫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养羊的环境因素一般包括羊圈、场地、用具、鼠害、虫害、饲草、饮水等。环境脏乱、潮湿,会导致大量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病原体宿主和携带者,如蚊、蝇、老鼠等得以繁衍,同时饲草、饲料和饮水也可能受到污染,最终可能造成羊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等严重后果。因此,养羊专业户或养羊场应适时对羊圈、羊舍、羊的活动场地及饲喂用具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从而保证羊生活和生产环境的整洁、干燥,有利于羊的健康生长。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据统计,对环境场地采取清扫的方法,羊舍内的细菌数可以减少20%左右,如果清扫后再加之以清水冲洗,羊舍内的细菌数能够减少50%以上,清扫与冲洗再结合药物喷雾消毒后,羊舍内的细菌数甚至可以减少90%以上。因此,在养羊生产中,应对环境经常进行清扫、清洗和化学消毒,使羊的生活环境卫生、整洁,这也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要做好环境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疾病传播的可能,需要对羊的圈舍、活动场所及用具等进行经常性清扫,保持环境洁净、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和污物,并定点堆积使其发酵;饲草饲料要保证清新、干净和干燥,防止霉变的发生;对于天棚、墙壁、饲槽和地面应用消毒液洒匀、喷湿,在产前、产后及产羔高峰几个重要时期,需要对羊舍进行多次消毒;羊舍棚出入口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12垫。对于种羊场的消毒需抓好消毒的三道关:大门口、生活区和生产区,消毒液可采用10%~20%石灰乳、2%~4%氢氧化钠溶液(火碱)、5%来苏儿、4%甲醛溶液;羊舍内,病羊停留过的表土应铲除,并用火焚烧,对于病死羊的场所,面积小的可用4%氢氧化钠溶液消毒。
病原体的宿主和携带者主要是蝇、蚊、蜱等节肢动物,它们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媒介,因此对羊生活环境内的这些媒介昆虫要进行消灭,使其数量减少,这对于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意义重大。因此,羊舍周围的垃圾、杂物和杂草堆应及时清除,填平死水坑,可以用火焰喷枪喷烧昆虫聚集的墙壁、用具及其缝隙处,或焚烧昆虫聚居的垃圾,也可用烘烤箱等设备对水槽、用具进行彻底消毒,从而消灭这些物品上的昆虫虫卵,有效减少昆虫的来源。
在羊舍内外容易滋生蚊蝇的场所可使用倍硫磷、溴氰菊酯(敌杀死)等杀虫剂,每月喷洒2次,但注意不要喷洒于饲料仓库、鱼塘等处。
4~9月是蜱的活动季节,为了避免将蜱带入羊圈舍并使蜱在羊圈舍内定居,为疫病的防治带来隐患,应定期对羊进行药浴,从而杀死寄生在羊体表的媒介蜱。鼠类不仅会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带来严重损失,其对动物的危害也不容小觑。作为多种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传染源,鼠类能够传播多种羊的传染病,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李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口蹄疫等,因此灭鼠对于有效预防羊病及其传播意义重大。具体说来,灭鼠工作应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是根据鼠类的生物学特点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如最好采用钢门作为羊的圈舍门,从而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使鼠类不能进入;墙面、地面用混凝土制作,及时封堵发现的鼠穴,使鼠类无藏身之所;饲料最好保存在鼠类不能进入的房舍内,保持羊圈舍及场区周围的整洁并且及时将饲料残渣清除,使鼠类得不到食物。另一方面是采取直接杀灭鼠类的方法。除采用捕鼠夹外,药物灭鼠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中敌鼠钠盐、安妥是较常用的药物。敌鼠钠盐的毒性相对于人畜来说比较低,常被用于住房、圈舍、仓库灭鼠。敌鼠钠盐是一种抗凝血的高效杀鼠剂,可使鼠类内脏、皮下等处因出血而死亡,在我国应用时间久、应用范围广。敌鼠钠盐的使用比较安全,常用0.05%浓度的药饵,即将本品用开水配成5%溶液,然后按0.05%的比重与谷物或其他食饵混匀。投放药饵最好持续4~5天,因为多次少量食入比一次大量食入灭鼠效果更佳。使用时要格外注意避免人畜中毒,如发生中毒,可服用维生素K解毒,并及时遵医指导进行抢救。
三、组织定期驱虫
驱虫是指采用驱虫药物或杀虫剂消灭寄存在羊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羊驱虫主要采用成熟前驱虫,该方法的优点主要是将虫体消灭于成熟、产卵之前,防止虫卵或幼虫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同时可阻断宿主病程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羊的健康。成熟前驱虫根据羊寄生虫的生活特性,多在每年春季的3~4月及秋冬的10~12月各驱虫一次。这样的安排同时有利于羊的抓膘、安全越冬和度过春乏期。
驱虫药种类很多,如肝蛭净能除去肝片形吸虫,左旋咪唑对多种线虫有特效,吡喹酮可有效驱除多种绦虫和吸虫,丙硫苯咪唑对部分吸虫、大部分绦虫和几乎全部线虫都有很好的驱虫效果,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消灭线虫、多种体外寄生虫效果良好。在养羊生产实践中,在确定选择的药物种类、给药时机和给药途径时,还应参考本地区羊的寄生虫流行情况,从而安排合理的驱虫计划。一般使用驱虫药,要求剂量准确,可先进行小群驱虫试验,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全群驱虫。驱虫过程中发现病羊应对症治疗,及时解决驱虫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
药浴主要目的是防治由螨、蜱、羊虱、疥癣等引起的羊体外寄生虫病。采取定期药浴的方法可有效预防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药浴的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在疥癣病常发生的地区,一年可进行两次药浴,一次是预防性药浴,在夏末秋初进行;另一次是治疗性药浴,在春季剪毛后7~10天进行。药浴常用蝇毒磷、磷丹、螨净(二嗪农)、溴氰菊酯、杀灭菊酯等药物。药浴既可在药浴池内进行,也可借助特制的药淋装置逐只进行。药浴液可用0.1%~0.2%杀虫脒(氯苯脒)水溶液,1%敌百虫水溶液或速灭菊酯80~200毫克/升(即1升水含药1毫克),溴氰菊酯50~80毫克,也可用石硫合剂。在药浴过程中应注意:先浴健康羊,后浴病弱羊,有外伤的羊不能进行药浴;药浴持续时间,诊疗为2~3分钟,预防为1分钟;在药浴期间,药浴人员应戴口罩和胶皮手套,以防止人员中毒;用后的药液不能乱倒,防止牲畜误食导致中毒。
四、坚持消毒
消毒是实现”预防为主冶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消灭散播于外界环境中作为传染源的病原微生物,以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或传染给人的可能。羊场应实施完善的消毒制度,对羊舍(包括用具)、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进行定期消毒,保证羊舍环境的健康。
根据消毒的目的,消毒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预防性消毒,目的是对一般传染病进行有效预防,可结合日常的饲养管理对圈舍、活动场地、喂食用具和饮用水等进行定期消毒。
随时消毒,目的是阻止疫病的持续扩散和蔓延。在发现传染病时,为了对刚从病羊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进行及时消灭,需要采取一定的消毒措施,消毒的对象包括病羊所在的圈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羊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活动场所、用具和物品,在解除封锁前需要定期的多次消毒。
终末消毒,目的是经过全面彻底的消毒以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微生物。终末消毒一般是在病羊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是疫区解除封锁之前进行。
根据消毒的对象,也可划分为羊舍消毒、地面土壤消毒、粪便消毒、污水消毒和皮毛消毒等。
(一)羊舍消毒
羊舍消毒应按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机械清扫羊舍内的污物;第二步是喷洒消毒液消毒。机械清扫加清水冲洗再配合全面的消毒措施,羊舍内的细菌数能够减少90%以上,从而有效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羊舍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10%~20%石灰乳、10%漂白粉溶液、3%来苏儿、5%热草木灰或1%苯酚水溶液。也可交替性使用百毒杀、毒菌杀、火碱进行定期消毒。羊舍内使用化学消毒液消毒时,消毒液的用量,一般以每平方米面积使用1升药液计算。羊舍消毒方法是将消毒液倒入喷雾器内,按照地面、墙壁、天花板的顺序±次喷洒,此外,消毒后需要开门窗通风,用清水刷洗饲槽、用具,等消毒药味消散后再让羊进入。如果羊舍是密闭情况,可关闭门窗,然后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12~24小时,然后开窗通风24小时左右。使用甲醛溶液消毒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12.5~50毫升,加等量水一起加热熏蒸消毒;无热源时,也可按照每立方米30克的用量加入高锰酸钾,使二者发生反应产生高热进行熏蒸消毒。无特殊情况,羊舍消毒可每年春、秋各进行1次。产房的消毒需要格外引起重视,应在产羔前进行1次,产羔高峰时多次消毒,产羔结束后再进行1次。在对病羊舍、隔离舍进行消毒时,除常规的消毒程序外,出入门口处应放置浸有消毒液的麻袋片或草垫;消毒液的配置方法为氢氧化钠溶液2%~4%(针对病毒性疾病),或用10%的克辽林溶液(针对其他疾病)。
(二)地面土壤消毒
表面土壤消毒可以选择10%漂白粉溶液、4%甲醛溶液或10%氢氧化钠溶液。停放过芽孢杆菌所致传染病(如炭疽)的病羊尸体的场所,需要经过严格消毒,首先用10%漂白粉溶液对地面进行喷洒,然后将表层土壤深挖30厘米左右,用干漂白粉与土充分混合,随后将此表土妥善运出并作掩埋处理。被其他传染病污染的地面土壤,需将地面挖掘30厘米左右,在翻地时可混合干漂白粉,用量为0.5千克每平方米,随后加水阴湿,并将土壤压平。被病原体污染的放牧地区,可以利用阳光等自然因素消除病原体;如果被污染的牧区面积过大,需通过化学消毒药进行消毒。
(三)粪便消毒
对羊的粪便进行消毒可采用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生物热消毒法,对一般微生物和寄生虫用这种方法即可有效将其消灭。生物热消毒法的方法是在距羊场一二百米处设粪场,将羊粪进行堆积处理,并在上面覆盖10厘米左右的沙土使其充分发酵,堆放发酵大约30天即可用作肥料,但粪便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则不能使用,须进行焚烧处理,如果选择深埋处理,不得低于2米的深度。
(四)污水消毒
被病原体污染的污水,常用化学药品处理法,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池,然后加入化学药品进行消毒,所用化学消毒药品为漂白粉或其他氯制剂,消毒药用量视污水量而定,一般每升污水为2~5克。消毒后的污水,可将闸门打开使其流出。
(五)皮毛消毒
目前广泛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法进行皮毛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3个月以上,方准运出疫区。
(六)兽用器械及用品的消毒
器械及用品的种类和使用范围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消毒方法。诊疗器械及用品是直接进入羊体内或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必须经过严格地消毒灭菌,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及针头、胃导管、导尿管等;诊疗器械及用品不会进入羊体内,也不与黏膜直接接触时,只需一般消毒即可。消毒时应注意的事项有:淤将需要消毒物品进行清洁,去掉表面灰尘及覆盖物,从而使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于为了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养殖场所用消毒剂最好定期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消毒效果。盂关注养殖业科技发展动态,密切注意消毒新产品,并及时选用和更换。
五、实施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主要是定时定量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生素或保健添加剂,实施对疾病的预防性措施。药物占饲料或饮水的比例因药物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别,如磺胺类药物,药物预防一般预防量为0.1%~0.2%,治疗量为0.2%~0.5%;硝基呋哺类药物,预防量为0.01%~0.02%,治疗量为0.03%~0.04%。药物预防一般连用5~7天,或根据羊的体能状况酌情延长。但在使用药物预防时应注意:不能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因为羊体内可能产生耐药性菌株,并对药物的预防效果不利,对此可以进行特定的药敏试验,并从中选择具备高度敏感性的药物进行疾病的防治,此外,为了延缓耐药性菌株产生的速度,可以将几种药物交替使用;其次,对于某些抗生素的使用要格外慎重,避免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成年羊服用土霉素等抗生素时,可能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出现急性或慢性腹泻等症状;此外,适量食用饲料添加剂可促进羊的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饲料添加剂中含有维生素、无机盐、氨基酸、抗氧化剂、抗生素、中草药等众多有℃成分,且添加剂的成分和用量正在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中,以使其更能适应羊的生长需要,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和抵抗力。
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和植物,用于动物者称为动物微生态制剂。 动物微生态制剂不仅包括正常微生物成员,尤其是优势种群的活菌制剂,还包括一些能促进正常微生物群生长繁殖的物质所制备的制剂,它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或生长态效应,如℃生元。目前国内已有促菌生、乳康生、调痢生、健复生等10余种制剂。它的功能概括五个方面:转化酶活性较高,可以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利于蛋白质、维生素的合成;抵制致病菌繁殖,扶持体内健康℃生菌生长;作为一种非特异免疫增强剂,能使免疫功能得到增强;净化环境,使粪尿的臭味降低。动物微生态制剂的粉剂可供拌料(用量为饲料的0.19%~2.0%),片剂可以口服,但不可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
六、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防疫工作的目的是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这是养殖业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生产到出售的各环节中,羊要经历出入场检疫、收购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等程序。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并未发现疫病时,羊及羊产品才能进场、出场、运输、屠宰等。在养殖业中,防疫工作属于养殖场的正常管理范畴,必须严格执行,并建立由兽医人员监督执行结合全体人员共同参加的全面防疫体系。养羊中的各环节都应严格把握防疫原则,落实防疫制度,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其中,出入场检疫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检疫程序,必须严格执行,需要做到羊只、饲料及用具等不从疫区引入;购买的新羊经隔离观察1月以上,确认健康者,方能进入羊场,而且进场前须进行驱虫、消毒或补注疫苗等步骤;养羊场还要做好日常管理,坚持出入场人员消毒制度,并控制闲杂人等的出入。
接种免疫疫苗可以激发羊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对某种传染病不易发生感染,以预防羊传染病的发生。有计划地对健康羊群实施免疫接种,是防疫制度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那些平常易发生传染病的地区或传染病潜在的危险地区。免疫接种的目的是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动物易感性,但是羊可能感染的疫病比较复杂,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如果运用不当,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接种免疫疫苗应注意:制定周密的免疫接种计划,疫苗在接种后,免疫力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的季节性特征,按规定程序接种疫苗,完善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不同地区发生的传染病会有差异性,能够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不尽相同,疫苗免疫时间也长短不一,因而,要预防不同类型传染病,羊场需根据科学的免疫程序注射多种疫苗,从而达到全面的免疫效果。此外,接种疫苗时要掌握接受免疫羊的健康状况。病羊、弱羊暂时不接种,恢复健康后再补种。有些母源抗体对接种疫苗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疫苗接种后的体液抗体应答。为了防止发生此种现象,对特定传染病母源抗体的监测非常必要,可以选择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滴度较低的时间接种疫苗,使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得以提高。要将疫病隔绝于场外,防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羊场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和遵守防疫制度,保证羊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不出差错。
七、病羊的隔离与接种
传染病一旦发生,应及时将健康羊和病羊隔离饲养,其中与病羊接触过的羊也应单独圈养并作观察处理。隔离区内的物品在运出前应经过严格消毒,羊场工作人员也应遵守严格的消毒制度,防止疾病蔓延。对已隔离的病羊应进行对症治疗,不能随意丢弃病羊尸体,而应作焚烧或深埋处理。对烈性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如口蹄疫、羊痘等,并对疫区进行划定,实行全面隔离与封锁措施,以使疫情尽快得到控制。隔离羊经治愈后仍须观察、诊断一段时间,身体彻底痊愈后才能与健康羊合群。
免疫接种在特定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据免疫接种进行时机的不同,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
(一)预防接种
为了对疾病进行有效防范,在易感传染病的地区或经受临近地区传染病的威胁时,应实行有计划地免疫接种,可用作抗原来激发机体免疫的生物制剂有疫苗、菌苗、类毒素等。预防接种应根据本地区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制定全面防疫计划。为防止免疫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出现,接种前应对被免疫的羊进行健康检查,对羊是否有怀孕情况,体温、脉搏、呼吸是否有异常做出判断,并根据羊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接种免疫。在接种后对免疫羊的反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过敏现象。为了应对一个地区多种传染病同时存在的情况,联合疫苗应运而生,并取得了快速有效的预防效果,但联合疫苗在接种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个无关联性的种类之间互相影响,反而使羊的免疫力降低,所以还应科学规范使用。目前,针对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的羊厌气菌五联疫苗已投产,可以选择接种。此外,羊布鲁氏菌气雾免疫和饮水免疫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紧急接种
目的是在传染病发生时,使疫病的流行迅速得到控制或扑灭,因此应紧急接种未发病的健康动物。通常情况下,注射免疫血清是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但应注意对疑似感染的病养不能再接种疫苗或血清,而应及时实施消毒和隔离处理。紧急接种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与疫区的封锁、隔离及消毒等措施实现完美配合。
(三)免疫程序
除特定的烈性传染病外,某一地区常见疫病的稳定性较强,养羊专业户和养羊场应据此对地区常见病进行疫苗接种,但考虑到地区传染病的差异性和疫苗免疫期长短的不同,羊场在预防不同的传染病时往往需要多种疫苗,并根据当地疫情动态、动物自身机体状况(一般指母源抗体及后天获得的抗体消长情况)以及疫苗的基本性能,选择适当的疫苗,计划安排适当的时间和次数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这就是所谓的免疫程序。如通过注射羊梭菌病四联氢氧化铝菌苗预防羊快疫和肠毒血症时,接种时间最好在发病前1个月;预防羔羊痢疾时,接种时间应在母羊配种前1~2个月或配种后1个月左右。目前针对羊传染病的免疫程序,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从而使免疫程序与本地、本羊场的具体情况完美契合。
1.免疫接种前的检查 免疫接种前,首先应对羊群的健康状况、年龄、怀孕与否、泌乳情况以及饲养管理条件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和了解。接种疫苗后,健康状况好的羊会产生较强的免疫力,幼龄、年老、体弱的羊产生的免疫力则较差,甚至因接种产生不良反应。怀孕母羊,尤其是临产前的母羊,在接种疫苗时,因受到惊吓、驱赶或因疫苗自身所引起的反应,可能导致流产、早产,甚至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对羔羊、弱羊、病羊和怀孕母羊,最好推迟接种时间。其次,免疫接种前还应检查疫苗外观性状和疫苗保存质量,主要检查疫苗是否有异物存在,是否在有效期内,冻干疫苗是否是真空状态或是否发生变质,同时检查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是否健全。发现问题的疫苗一律禁止使用。
2.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接种前准备好预防接种的登记表格和给羊编号的工具。兽医人员接种时要规范操作,穿工作服和胶鞋,佩戴口罩,接种前后洗手消毒,工作中禁止吸烟及饮食。接种时应严格执行消毒及无菌操作,吸取疫苗液时,瓶塞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将专用针头固定于瓶塞上吸取药液,吸液后不拔出,应覆盖酒精棉球,以便再次吸取使用。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振荡使其均匀混合,但免疫血清不能振荡,应边吸取边注射,沉淀不应吸取。有些疫苗需经稀释后使用,应根据说明书的提示进行稀释。已经开启或稀释过的疫苗,当天用不完的不能继续使用,经处理后应丢弃。为防止针头传播疾病,注射时每支针头只能注射一只羊。针筒排气时有药液排除,应用酒精棉球吸取并收集于专用瓶内,擦拭过的酒精或碘酊棉球或注射器内残留的药液都应放入固定的专用瓶内,作集中销毁处理。 3.接种时常用疫苗及用法 羊常用疫苗种类多样,应严格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保存、运输和使用,使用前要注意其种类、用量、有效日期和使用说明。免疫接种的最终效果,必须全面考量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羊自身的健康状况、年龄、是否怀孕或正处于哺乳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优良与否。免疫接种后,成年、体格壮硕或饲养管理条件优良的羊,能够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与之相反,幼羊、弱羊、病羊或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羊,免疫力的产生情况也相对较差,甚至可能引发某些接种反应。所以,对幼羊、弱羊、有慢性病的羊和怀孕后期的母羊,除非羊已感染疾病且身体受到威胁,否则可暂缓接种时间。对饲养管理条件差的羊除进行常规接种外,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重点。
(1)羊猝狙、羊快疫、羊肠毒血症三联苗主要用于羊猝狙、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的预防,保存时应置于2~15℃冷暗干燥的环境,有效期1年。接种方法是,使用前充分 晃使其混合均匀,大小羊只全部肌注或皮下注射5毫升,注射后免疫力于第14天开始产生,免疫期持续半年左右。冬季接种应严防冻结,注射后部分羊出现的轻度跛行情况,可自行恢复。
(2)羊厌氧五联苗用于羊猝狙、羊快疫、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和羊黑疫的预防,保存环境为2~15℃冷暗干燥处,有效期1年。使用前充分晃使其混合均匀,不论羊体大小全部进行肌注或皮下注射5毫升,注射14天后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冬季接种严防冻结,注射后出现轻度跛行的情况,羊可自行恢复。
(3)羊黑疫菌苗用于羊黑疫的有效预防,保存环境为2~15℃冷暗干燥处,有效期1年。注射方法为使用前充分 晃使其混合均匀后,成年羊皮下注射3毫升,羔羊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14天后免疫力开始产生,免疫期持续1年。冬季严防冻结,注射后部分羊只有轻度跛行,可自行恢复。
(4)羊黑疫、羊快疫混合苗用于羊黑疫和羊快疫的预防,保存环境为2~15℃冷暗干燥处,有效期1年。注射方法为,使用前充分 晃使其混合均匀后,对羊进行肌注或皮下注射3毫升,注射后第14天免疫力开始产生,免疫期1年。冬季严防冻结,注射后出现轻度跛行的情况,羊可自行恢复。
(5)羊链球菌病活菌苗用于绵羊、山羊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预防。
注射用苗稀释液为生理盐水,气雾用苗稀释液为蒸馏水。注射方法为,对羊尾部皮下注射1毫升(含50万个活菌),羊在2岁以下则注射量减半。气雾用苗用于露天气雾免疫时,每只使用剂量为3亿个活菌,室内气雾免疫时,每只使用剂量为3千万个活菌。免疫期为1年。
(6)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苗用于山羊和绵羊链球菌病的预防,保存环境为2~15℃冷暗干燥处,有效期1年。注射方法为,使用前充分 晃使其混合均匀后,皮下注射3毫升,3月龄以下的羔羊在第1次注射后第14~21天还应进行第二次注射,剂量仍为3毫升。注射14~21天后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冬季严防冻结,以免使疫苗减弱或失去效力。
(7)羊大肠杆菌病疫苗用于羊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保存环境为2~15℃冷暗干燥处,有效期1年。注射方法为,3月龄以上皮下注射2毫升,3月龄以下皮下注射0.5~1毫升。注射14~21天后免疫力开始产生,免疫期6个月。接种后,某些羔羊可能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不佳、轻度跛行等现象,但一两天内可自行恢复。
(8)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苗用于羔羊痢疾的预防,保存环境为2~15℃冷暗干燥处,有效期1年。此疫苗主要针对怀孕期母羊。使用前充分 晃使其混合均匀,出现较少粗颗粒的情况也可使用,但疫苗经冰冻后不能再使用。注射剂量为,分娩前20~30天皮下注射2毫升,分娩前10~20天第二次皮下注射3毫升。注射10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注射时要谨慎,避免造成母羊机械性流产。
(9)无毒炭疽芽孢苗用于绵羊炭疽的预防。注射方法为,在绵羊颈部或后腿处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14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持续1年。
(10)无毒炭疽芽孢苗(浓缩苗)用于绵羊炭疽病的预防。注射方法为,浓缩苗与20%氢氧化铝胶液按1颐9的比例混合稀释后,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14天后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持续1年。
(11)第域号炭疽芽孢苗用于绵羊、山羊炭疽的预防。对羊皮下注射1毫升。注射14天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
(12)布鲁氏菌2号苗用于山羊、绵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保存环境为2~15℃冷暗干燥处,有效期2年。注射方法为臀部肌内注射0.5毫升。饮水免疫方法为,每只羊内服200亿菌体,并于2天内分2次饮服。注意3月龄以内的羔羊和孕羊不能注射此疫苗。免疫后14~21天开始产生免疫力,绵羊的免疫期1.5年,山羊的免疫期1年。
(13)布氏杆菌羊型5号菌苗用于羊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本疫苗可供注射或口服用。注射方法为,将菌苗稀释到每毫升含菌50亿个,每只羊皮下注射10亿个菌;口服免疫时,用量为每只羊250亿个菌。本苗免疫期暂定为1年半。用该疫苗对羊群进行免疫时也可采用气雾免疫方法。用量及时间参考以下标准:室内气雾免疫,菌苗用量按室内空间计算,约为每立方米50亿个菌,羊群需在喷雾后的室内停留30分钟;室外气雾免疫,菌苗用量按羊的只数计算,每只羊50亿个菌,羊群需在喷雾后的空间内停留20分钟。气雾免疫需专门的装置才能进行,该装置包括气雾发生器及压缩空气的动力机械两部分。气雾发生器在市场上可以直接购买,动力机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其内的空气压缩泵多由各种气泵、电动机、柴油机带动。无论选择哪种机械做动力,压力都须要保持196千帕(2千克力/平方厘米)以上,才能使菌苗雾化达到最佳效果。免疫效果与雾化粒子大小有着密切关系,有效粒子是指粒子大小在1~10微米的范围内,气雾发生器的合格标准为产生的有效粒子在70%以上。气雾发生器在初次使用时需经粒子大小的测定(测定方法与测量细菌大小的方法相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羊进行此种疫苗的气雾免疫时,操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应穿工作服和胶鞋,佩戴口罩要大而厚,若在此过程中不慎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就医。
(14)布鲁氏菌无凝集原菌苗用于绵羊、山羊布鲁氏菌病的预防。注射方法为,除怀孕母羊外,大小羊每只皮下注射l毫升(含菌250亿)。也可口服免疫,方法为每只口服2毫升(含菌500亿)。免疫14~2l天后产生免疫力,绵羊、山羊的免疫期均为1年。
(15)破伤风明矾沉降类毒素用于羊破伤风的预防。注射方法为每只绵羊、山羊颈部皮下注射0.5毫升,一般1年注射1次。该类毒素注射1个月后开始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但连续两年各注射1次,免疫期可持续4年。在羊受伤时,需要相同剂量再注射1次;如果羊受伤严重,可同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于另一侧颈部皮下,以防止破伤风的发生。
(16)破伤风抗毒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紧急情况下的羊破伤风。注射方法为,皮下或静脉注射,预防使用量为1万~2万单位,治疗量使用为2万~4万单位,免疫期2~3周。
(17)C型肉毒梭菌苗用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的预防。注射方法为绵羊、山羊颈部皮下注射4毫升,免疫期持续1年。
(18)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苗用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用法及用量为,采用肌注或皮下注射,山羊在6月龄以上的每只5毫升,6月龄以内羔羊每只3毫升。免疫期1年。
(19)羊肺炎支原体氢氧化铝灭活苗用于山羊、绵羊支原体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预防。注射方法为颈侧皮下注射,成年羊每只3毫升,6月龄以内羔羊每只2毫升。免疫期1.5年。
(20)羊流产衣原体油佐剂卵黄囊灭活苗用于羊衣原体性流产的预防。注射时间为羊怀孕前或怀孕后1个月内,皮下注射用量为每只羊3毫升。免疫期1年。
(21)羊痘鸡胚化弱毒冻干苗用于绵羊痘和山羊痘的预防,保存温度为-15~-20℃,有效期3年。注射时,用生理盐水做25倍稀释,充分 匀,不论羊体大小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6天后抗体开始产生,免疫期1年。
(22)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用于绵羊、山羊口疮的预防。注射方法为每只羊在口唇黏膜内注射0.2毫升。免疫期5个月。
(23)狂犬病疫苗用于羊的狂犬病的预防。注射方法为,皮下注射每只羊20~25毫升。羊被带有狂犬病的病犬咬伤时,需要立即注射此苗1~2次,两次间隔时间3~5天。
(24)羊伪狂犬病疫苗用于羊的伪狂犬病的预防。注射方法为颈部皮下注射每只羊5毫升,免疫期0.5年。注意严防冬季疫苗被冻结。

相关推荐

第9章 羊肉的生产

§§§第一节肉羊的屠宰一、肉羊屠宰前的准备和要求(一)屠宰前严格检疫要从保证消费者的健康角度考虑并符合畜禽卫生检验监督部门的要求,对屠宰的羊,进行严格的兽医卫生 …

第8章 肉羊常见疾病与防治

§§§第一节羊舍卫生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净化周围环境,要保持羊的圈舍的清洁、干燥;做到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并将其堆积发酵;饲草、饲料要保持新鲜, …

第7章 肉羊的育肥技术

§§§第一节育肥前的准备肉羊育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想获得满意的育肥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和育肥者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 …

第6章 肉羊的繁育技术

§§§第一节羊的繁殖生理一、性成熟性器官已发育完全、睾丸(卵巢)和性腺中开始产生健壮的性细胞和分泌激素的时期称为性成熟。这一时期,母羊出现发情现象,如果令其交配 …

分享到朋友圈

第1章 羊病的预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