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池养鳝的技术要点

12.土池养鳝的技术要点

土池养殖黄鳝,具有病害少、生长快等优点,一个饲养和管理方法得当的土池,一年可使养殖的黄鳝增重4~6倍。但是,土池也有许多弱点,比如黄鳝易逃,易遭敌害,冬季捕捞困难等。为了使土池养鳝既立于不败之地,又创出高产,就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投苗与投食。土池养鳝大多采用不换水或少换水的养殖方法,因此,在投放鳝苗时,应适当稀投,每平方米池面投40克左右的鳝苗1~1.5千克,60克左右的黄鳝2~2.5千克。如果采用两年一收的方式,每平方米应投40克以下的鳝苗1千克左右。

鳝苗购回后,先要用4%左右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以防体表寄生虫或某些病毒带入土池内。投苗时要去劣选优,规格整齐,大小基本一致。

土池养鳝因面积较大,圈沟内有较深的蓄水,因而可在池内放养些小鱼小虾,以供黄鳝自捕自食。在土池内,可以多放养些泥鳅,让泥鳅不断产子孵化幼鳅供黄鳝食用。泥鳅投放密度,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养27~36条。此外,还可以在土池内每平方米放养大田螺30~40枚,田螺不仅产子可供黄鳝食用,而且还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在有食可捞的日子里,每50千克黄鳝每天可投食2~3千克,切不可多投,以免天长日久,因不能捞取的残食腐败,破坏水质,导致黄鳝发病。

(2)抗旱与抗涝。土池养鳝一般不修进排水孔,需要进排水时,可用电动潜水泵或电动自吸泵进行排灌。

在8—9月干旱的日子,应该及时补水或灌水,以免水位过低,影响黄鳝的正常栖息和觅食。

在6月底7月初暴雨频繁的日子里,应该及时排水,以免水位过高,导致黄鳝外逃或大量的黄鳝集结于某一水生植物排上,引起发病。

(3)防逃与防害。土池养鳝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防外逃和防敌害工作。

在暴雨之夜,黄鳝常翻越围堤外逃。在饲料不足或防逃设施不严的情况下,有时会逃得一条不留。因此,防逃工作要时刻不忘。防逃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3种以供参考。

1)在防逃围堤平坎上放20厘米厚的谷壳,黄鳝有怕痒的习性,当其逃至谷壳防线时,就会立即回头。

2)在防逃围堤上扎一圈入泥20厘米,高出围堤平面50厘米的尼龙网片。

3)沿防旱圈沟靠围堤脚,铺一层宽40厘米、厚约20厘米的黄沙,以防黄鳝打洞外逃。

土池养鳝的敌害相当严重,蛇、牛蛙、水鸟、乌鳢(财鱼)等都对黄鳝有很大的危害,特别是秋冬两季,老鼠和黄鼠狼危害特别严重。对此,应经常做好防范和剿灭工作,如用一股叉猎取蛇和牛蛙,用钩钓取财鱼,用风车驱赶水鸟,用毒药和夹子灭鼠灭黄鼠狼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各池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敌害措施。

(4)越夏与越冬。当盛夏到来时,土池虽然有很好的调温能力,但气温上升至38℃时,土池里的水温也会相应地上升到37℃左右,这时应做好土池内黄鳝的越夏工作。土池里的越夏工作有三点:一是适当提高水位10~15厘米;二是增加水生植物的放养密度;三是在栖鱼峁或围堤沿池水四周盖一些青草或干杂草。

土池内黄鳝越冬一般不排干池水,当气温下降至5℃时,可在露出水面的峁上或围沟边缘盖些半干半湿的水花生就行了。在冰冻期间,可在池内有水的面上,插上几杆细竹做成的旗帜,以借自然风力破冰增氧。

相关推荐

天花粉

14.天花粉 植物名:瓜蒌。 别名:栝楼、天花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攀缓藤本植物。茎上有直棱。根肥大,长圆锥形,粉质。叶互生,叶片近心形,5~7掌 …

车前草

13.车前草 植物名:车前。 别名:车前草、车轮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从根上生出。长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有明显粗叶脉3~7条。茎部狭窄 …

漂兰根

12.漂兰根 植物名:羊蹄。 别名:土大黄、漂兰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70~100厘米,茎直立,紫绿色,有多数纵沟。根长而粗大,黄色。根生 …

马鞭草

11.马鞭草 植物名:马鞭草。 别名:症马鞭、铁马鞭。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地下主根木质,旁生多数须根,黄白色。茎四方形,高30~120厘米 …

分享到朋友圈

土池养鳝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