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鳝的技术要点

14.稻田养鳝的技术要点

在稻田里养殖的黄鳝,病害少,生长快。但稻田养鳝易发生肥害、药害、敌害和涝害等。要想在稻田养鳝中战胜各种灾害,夺取丰收,就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1)提早整田。养鳝稻田的耕整时间,应比种植常规中稻整田提前1个月进行。在确定养鳝的田块,采用年前翻耕冬凌,翌年水整的办法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和泥层的疏松度。有条件的可以在耕好的田块中施些绿肥,以改良土质、增强地力。

(2)及时投苗。用作养鳝的稻田,如果是第一次喂养,可以不采取消毒措施,但需要施用除草剂灭草。若是喂养过黄鳝的稻田,则需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驱虫两大处理后方可投苗。投放鳝苗不要等到插秧后,只要秧田整好即可投苗喂养。每1000平方米投苗25~50千克,经过4~5个月的饲养,可产商品黄鳝100~150千克。其放养密度越小,黄鳝的生长就越快,病害也就越小。放养的最高密度为每平方米不超过1千克。

(3)加强管理。

1)水的管理。水的管理既要照顾水稻的生产,又要兼顾黄鳝的特点,最好采用前期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的办法。具体地说,8月中旬以前,保持6~10厘米水层,待到水稻拔节孕穗时,采用灌水与露田交替的办法,直至10月中旬。

2)高温管理。高温期要保持水田里的水位在10厘米左右,并在“井”字沟内放植些水生植物遮荫蔽光。

3)施肥用药期的管理。养殖黄鳝的稻田在施肥与用药时都要选择阴天或晴天的早晚进行,避开高温。同时还要提高水位至10厘米左右。施肥时要将一次的用量分两天施完。施用的药物要选择高效低毒、对黄鳝毒副作用小、无二次感染的农药,以防止死虫掉入水中,被黄鳝摄入中毒。喷施药液时,要打足气,提高药液雾化程度,提高施药均匀度。

4)防逃。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暴风雨的夜晚,要加强巡查,以防黄鳝堆积一处。在进、排水口,要布置双重的防逃设施。

(4)及时捕捞。稻田养鳝在冬季捕捞有许多困难,因此,捕捞工作一定要不失时机。捕捞时间一般从10月中旬开始,至11月上旬结束。下面介绍几种捕捞方法。

1)加水笼捕。选择较暖和的天气,往稻田里加水至10~15厘米深,用蚯蚓作诱饵,以“L ”形篾笼或包装袋编织的笼子诱捕,连捕3~5天,如果水温在15℃以上,可捕获80%以上。

2)挖捕。挖捕一般只在“井”字形避暑沟内进行。在排干稻田水时,有意缓缓进行,以迫使黄鳝溜入避暑沟潜伏。捕挖时从沟头一顺挖到沟尾。

3)微流药捕。打开稻田的进、排水口,造成微流。在稻田内施用粉碎后的茶子饼、巴豆或辣椒水,掌握用量,迫使黄鳝外逃。在进、排水口处设置捕网或笼子捕捞。注意:茶子饼和巴豆均有毒,使用时请参照表2中剂量标准进行。

表2 药捕黄鳝药物用量参考表

稻田养鳝的技术要点

相关推荐

天花粉

14.天花粉 植物名:瓜蒌。 别名:栝楼、天花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攀缓藤本植物。茎上有直棱。根肥大,长圆锥形,粉质。叶互生,叶片近心形,5~7掌 …

车前草

13.车前草 植物名:车前。 别名:车前草、车轮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从根上生出。长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有明显粗叶脉3~7条。茎部狭窄 …

漂兰根

12.漂兰根 植物名:羊蹄。 别名:土大黄、漂兰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70~100厘米,茎直立,紫绿色,有多数纵沟。根长而粗大,黄色。根生 …

马鞭草

11.马鞭草 植物名:马鞭草。 别名:症马鞭、铁马鞭。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地下主根木质,旁生多数须根,黄白色。茎四方形,高30~120厘米 …

分享到朋友圈

稻田养鳝的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