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鳝重在联合抓 “三防”

15.稻田养鳝重在联合抓 “三防”

稻田养鳝是利用杂交中稻田块养殖或繁殖黄鳝,它是一种半人工半野生的养鳝方法。

在稻田里养鳝,稻田能为黄鳝提供良好的休养生息环境,黄鳝的排泄物又能为稻田增添肥料。此所谓两者互利,相得益彰。这是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田产出率的一条极好的致富路子。

如此好的致富门路,为什么发展不那么迅速呢?这是因为稻田养鳝具有“三大危害”所致。所谓“三大危害”,即肥药危害、旱涝危害和天敌危害。“三大危害”制约着稻田养鳝业的发展。要想战胜“三大危害”,必须切实做好下列工作。

(1)统一规划。稻田养鳝首先应该依靠农村基础组织,对养殖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安排,使养鳝面积成片或者形成区域。在同一养殖区域内,统一开凿排水渠道,疏通灌溉网络,使稻田养鳝旱涝无忧。

(2)加强联合。加强联合指的是同一养殖区域内养鳝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如联合灭鼠、灭黄鼠狼、捕蛇、捕牛蛙和驱鸟等,以消灭和防止敌害。

(3)搞好“三防”。所谓“三防”,即防逃、防害和防高温。

防逃。稻田养鳝的防逃设施有三种:一是筑泥土高埂;二是扎尼龙网片;三是布塑料厚膜。不管采用哪种防逃措施,都要根据当地历年降暴雨的最高水位,确定防逃布施高度。

“防害”。稻田养鳝的防害主要指的是防肥害和防药害。稻田里要经常施用化肥和农药。在施用化肥时,可采用一次用量、分两天施完的办法来减弱化肥浓度。在施用农药时,要提高水位,配准药液浓度,扬高喷杆,使喷出的药液充分雾化。此外,稻田养鳝中的敌害,也应定期联合围剿。

防高温。在养殖黄鳝的稻田内,开挖“井”字形的避暑沟,沟宽和沟深要根据田块的大小和投鱼的多少来决定。一般每3000平方米的田块,开沟宽70厘米、深30厘米,以利高温时节,黄鳝避暑越夏。

相关推荐

天花粉

14.天花粉 植物名:瓜蒌。 别名:栝楼、天花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攀缓藤本植物。茎上有直棱。根肥大,长圆锥形,粉质。叶互生,叶片近心形,5~7掌 …

车前草

13.车前草 植物名:车前。 别名:车前草、车轮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从根上生出。长卵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有明显粗叶脉3~7条。茎部狭窄 …

漂兰根

12.漂兰根 植物名:羊蹄。 别名:土大黄、漂兰根。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70~100厘米,茎直立,紫绿色,有多数纵沟。根长而粗大,黄色。根生 …

马鞭草

11.马鞭草 植物名:马鞭草。 别名:症马鞭、铁马鞭。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地下主根木质,旁生多数须根,黄白色。茎四方形,高30~120厘米 …

分享到朋友圈

稻田养鳝重在联合抓 “三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