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羊的内、外科和产科疾病

§§§第一节 创伤性网胃炎及心包炎
采食过程中,尖锐金属异物混入饲料内并进入网胃,刺伤胃壁后将导致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引发创伤性网胃炎,如果异物穿透网胃壁和膈肌伤及心包,可伴发创伤性心包炎和心肌炎,称创伤性网胃炎及心包炎,也称作创伤性消化不良。
(一)病因
金属尖锐物,如缝衣针、钢丝、铁钉、注射针头、大头针、铁片等混入饲料内,羊因误食使其进入网胃,形状粗钝且体积较大的异物,通常会在瘤胃和网胃内长期停留;尖锐的金属异物,在网胃的收缩作用下,可将胃壁刺破,引起创伤性炎症。当异物比较长时,伴随羊的过食、剧烈使役或在瘤胃积食、瘤胃膨气且腹内压急剧增高的情况下,可能穿透横膈膜,刺伤心包,从而导致创伤性心包炎,也可能对脾脏、肝脏、肺脏等处造成伤害,引起化脓性炎症。
(二)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过程比较缓慢,初期并无明症状变化,病程较长时则表现出饮食下降,反刍减少,精神萎靡,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随之出现反刍性鼓气症状。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患羊表现出行动缓慢,伴有呻吟、弓背等疼痛表现。当用手对羊的网胃区进行顶压或用拳头对剑状软骨左后方进行顶压,患羊出现疼痛、躲闪的表现。
羊起立时一般前肢先起,肘关节会在站立时张开。发生创伤性心包炎,全身症状明显加剧,伴有体温升高、心跳加速等症状,颌下、胸前发生水肿,颈静脉怒张。叩诊发现心浊音区扩大,患羊表现出疼痛感。听诊时,可听到心音减弱且混浊不清,常出现摩擦音及拍水音。疾病后期阶段,常发生腹膜粘连、心包化脓和脓毒败血症。
(三)诊断
本病临床并没有明显特征,但病羊通常会表现出顽固性消化机能紊乱的症状。
本病在诊断过程中可根据饲养管理的情况有无异常,并结合病情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判断。病羊出现姿势与运动异常、顽固性前胃弛缓、身体逐渐消瘦等现象,可通过网胃区触诊与疼痛试验进一步诊断。用金属异物探测器进行检查,能够获得阳性结果。本病后期多表现出静脉怒张和颌下、胸垂水肿,最终可依据心包穿刺液的性状进行确诊。有条件时可进行X射线透视或摄影,从而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病程发展过程中,临床诊断时应注意由前胃弛缓、慢性瘤胃鼓气、真胃溃疡等引发的消化机能障碍,注意鉴别诊断本病与肠套叠和肠扭转等引起的剧烈腹痛症状,创伤性心包炎、吸入性肺炎等表现出的呼吸系统症状,以免发生出现误诊。
(四)防治
1.预防 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时注意检查饲草、饲料及草场中是否存在金属异物;可在饲料加工设备中安装磁铁,并进行定期检查,作好有效的预防,清除饲料中的金属异物;禁止将金属用具放置在牧场及饲料加工存放场地附近,增加潜在危险。
2.治疗 本病在初期阶段可采用瘤胃切开术进行治疗,在瘤胃内直接将异物取出来,或者不切开瘤胃,直接将手伸入腹腔将异物取出。此时可采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方法是肌肉注射40万~80万单位的青霉素、50万单位的链霉素;或用5~8克磺胺嘧啶钠、5克苯酚氢钠,加水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以上;或内服镇痛剂、健胃剂。疾病发展到晚期阶段,心包或其他器官都受到异物刺激感染,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可将其淘汰。
§§§第二节 真胃堵塞
真胃堵塞也被称为真胃积食。是由于真胃积聚大量食物并出现堵塞现象,致使真胃消化机能出现严重紊乱的疾病。
(一)病因
真胃堵塞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一般与长期采食粗硬难消化的粉碎饲料有关,如花生秸、豆秸、干甘薯藤,以及铡得很细的麦秸、稻草等,再加上长期饮水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和气候变化等,将导致真胃堵塞的发生。此外,羔羊误食了木材刨花、破布、塑料皮等,也可能引发真胃堵塞。本病还可导致小肠堵塞、创伤性网胃炎等疾病。
(二)症状
真胃堵塞发病比较缓慢,发病初期表现出前胃弛缓症状,患羊可见精神萎靡不振,食欲、反刍减少或消失,饮欲增加,鼻镜干燥。
有些病羊虽表现出反刍动作,但口内只有少量液体,并无食团,有些病羊会有呕吐现象。病羊腹围明显增大,真胃区则可见突出下垂;触诊可感觉到真胃非常坚实,并产生腹疼现象。严重堵塞情况下,真胃呈现出椭圆形或梨形轮廓,变化明显,特别是在左侧横卧位,真胃变化更加突出。瘤胃内存在大量液体,进行冲击式触诊可听到瘤胃发出拍水音。排便次数减少,发病初期可见粪便干硬,之后会有少量黑绿或污黑的黏稠粪便排出,发出恶臭气味,并可见羊尾根附着脏物。
真胃堵塞初期阶段,全身症状变化不明显;后期则出现脉搏、呼吸频率增加,腹围高度明显增大,严重脱水现象,病羊常因身体衰弱而卧地不起,最终因发生心力衰竭和自体中毒而死。
(三)治疗
真胃堵塞以真胃内容物的排除和恢复其主要运动功能为治疗原则。排除真胃内容物的药物治疗方法是,将300~400克硫酸钠(或硫酸镁)溶于1000~2000毫升水中,加500毫升甘油,进行瓣胃注射或真胃注射。注射10~12小时后,再应用毛果芸香碱或新斯的明。第二天仍未出现排便,可进行第二次注射;若发现第二天排便量增加,可皮下注射5~10毫克新斯的明,每天2次,如果真胃功能基本恢复即可停止用药。以上药物治疗方法没有效果,可通过手术治疗真胃堵塞,其方法有两种,一是真胃切开术,二是瘤胃切开术,再通过瓣胃冲洗真胃进行治疗。此外,对于患病羊应加强护理措施,确保充足的饮水,发病期间喂食易于消化的流质饲料,并根据羊的具体症状进行强心、补液、解毒等针对性治疗。
§§§第三节 绵羊肠扭转
绵羊肠扭转是肠管位置发生改变导致的肠腔机械性闭塞,肠管可发生出血、麻痹和坏死变化。病羊通常表现出严重的腹痛症状,若不能及时对肠管位置进行调整,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患羊的急性死亡,残废率达100%。该病平时很少发生,剪毛之后发生几率较大,因此也被叫做”剪毛病冶。
(一)病因
绵羊肠扭转一般是由某些疾病继发而得,如肠痉挛、肠鼓气、瘤胃鼓气等疾病会导致肠管的蠕动增加并发生痉挛性收缩,或羊因腹痛不断打滚旋转,或瘤胃鼓气导致其体积增大,这些症状可能导致肠管离开正常位置,致使各段肠管互相交缠叠加,常易导致绵羊肠扭转发生。另外,羊的动作过大、过猛也易导致绵羊肠扭转,如剪毛前给羊喂食过多,导致腹压较大,在放倒、固定腿蹄过程中,羊不断挣扎,或者羊的体躯在翻转过程中动作粗暴、过猛,常导致肠扭转进而引发此病。
(二)临床症状
绵羊肠扭转发病初期,病羊常表现出精神不安,两肷内吸,口唇出现少量白色泡沫,回头顾腹,伸腰,弓背,蹲胯,起卧,用后肢弹腹,翘唇摆头,时而 尾,踢蹄骚动,停止排粪、尿。腹部听诊时瘤胃蠕动音增强,随后开始变弱,肠音表现出亢进,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停止。患羊体温正常或略高;心率加快,每分钟可达80~100次;呼吸浅而快,频率为每分钟25~35次。有时,病羊的听诊可发现瘤胃蠕动音和肠音互换位置。
绵羊肠扭转发病后期,症状将越来越严重,病羊表现出急起急卧,烦躁不安,腹围逐渐增大,叩之如鼓;卧地时病羊出现昏睡的状态,站起后则不断前冲后撞;结膜发绀;肌肉震颤;腹壁触诊敏感,使用镇痛剂后不能对腹痛症状产生明显缓解;肠音及瘤胃蠕动音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到40.5~41.8℃;心跳快而弱,并出现节律不齐,每分钟108~120次;呼吸急促,每分60~80次。
(三)诊断
绵羊肠扭转的初步诊断可±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判断。当疾病确诊后应及时进行剖腹探诊,探诊时可观察到一段较粗的充气且鼓胀的肠管,在其前方肠管中一般积聚大量液体、气体和内容物,但其后方肠管可观察到明显的肠管空虚,肠管缺乏内容物且手感柔软,同时肠系膜出现扭转并呈现出索的状态。
(四)防治
绵羊肠扭转治疗方法以整复法为主,并辅助以药物镇痛方法。
1.体位整复法 助手用双手从病羊胸部将其抱住并提起,将羊臀部着地,助手用腹部和腿部紧挨羊背部,使羊腹部逐渐松弛,使羊呈现出类似于人伸腿坐在地上的姿势。实施者蹲在羊前方,双手握拳,把两个拳头分别放在病羊的左右腹壁中间,并使其紧挨腹壁,随后进行交替推揉,每分钟推揉60次左右,同时助手还应将羊的身体进行晃动。反复推揉五六分钟后,两人将羊一侧的前后肢分别提起,背着地面左右 摆十多次。放下让羊站立在地上后,需对其进行驱赶,使羊跑步运动8~10分钟,并观察最后结果。在推揉过程中,实施者要用适当的力气,并以能够感觉到腹腔内肠管、瘤胃晃动,并且听到胃肠清脆的撞击音为标准。最后,当病羊出现嗳气,腹壁紧张性得以减轻,瘤胃鼓气消散,便可提示整复术成功。
2.手术整复法 当体位整复法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应即刻实行剖腹探诊手术方法,确定肠扭转的部位后,把扭转的肠管整复好,最后进行常规的切口封闭处理。
3.药物治疗 绵羊肠扭转整复后,可用下面的药物治疗方法辅助治疗:为减轻患部的疼痛,可注射镇痛剂,方法为肌注10毫升安痛定注射液;或用5毫升美散痛注射液,分两次进行皮下注射;或用3克水合氯醛、30毫升酒精,一次内服;或用30~50毫升三溴合剂,进行一次静脉注射。中药可用元胡索9克、芒硝12克、桃仁9克、玉片3克、木香3克、红花9克、大黄15克、厚朴9克、陈皮9克、茯苓9克、泽泻6克,加水煎成汤剂,灌服。同时,应注意进行强心、补液,对酸中毒进行有效纠正。
§§§第四节 皱胃炎
皱胃炎是皱胃黏膜发炎导致的比较严重的消化不良症。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皱胃炎 如果羊长期饲喂粗硬饲料、冰冻饲料、霉变饲料或长期饲喂糟粕、粉渣等易引发皱胃炎;此外,原发性皱胃炎还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如饲喂量和次数不均衡,突然变换饲料,经常更换饲养员,或者因经受长途运输,出现过度紧张和劳累,进而使消化机能受到影响,易造成皱胃炎的发生。
2.继发性皱胃炎 发病原因是某些疾病的继发感染,如感冒、前胃疾病、营养代谢疾病、口腔疾病、中毒病及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血矛线虫病)等。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急性皱胃炎病例 病羊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垂头站立,被毛污秽、蓬乱,鼻镜干燥,皮温不整,结膜潮红、黄染,泌乳量下降或停止,体温无明显变化,饮食下降或废绝,反刍减少、短促、无力或停止,有时出现空嚼、磨牙、呕吐;口黏膜被覆黏稠唾液,舌苔白腻,口腔内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有时可发生糜烂性口炎;瘤胃轻度鼓气,收缩力减弱;触诊右腹部皱胃区,病羊表现出疼痛不安;便秘,粪呈色暗的球状,表面有少量黏液或黏液膜,腹泻偶尔发生,色黯黑。发生急性皱胃炎时,病羊有的表现腹痛不安,有的表现视力减退,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到了疾病末期,病情发生恶化,常导致肠炎的发生,病羊出现全身衰弱,脉率增快,脉搏微弱,精神抑制,甚至发生昏迷。
2.慢性皱胃炎病例 病羊的症状主要有长期消化不良,呕吐,口腔内有异味,黏膜颜色苍白或黄染,唾液黏稠,舌苔颜色发白,瘤胃收缩无力,便秘,粪便干硬呈球状,色暗。皱胃炎病的后期阶段,病羊将出现身体衰弱,贫血,腹泻等症状。
(三)诊断方法
诊断皱胃炎可根据病羊表现出的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常伴发呕吐,触诊皱胃区敏感以及眼结膜与口腔黏膜黄染等进行初步判断,并可根据情况参照血液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四)预防措施
养殖场应加强饲养管理,饲料搭配要注重全面性且营养合理,饲料发生霉败或质量不佳时禁止饲喂。
(五)治疗方法
皱胃炎的治疗原则是对病羊加强护理措施,对胃肠进行清理,并进行消炎止痛,对症治疗。此外,治疗重点是控制瘤胃内容物继续发酵、腐败。病情严重的病羊,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瓣胃注射,同时注意强心、补液,以增强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具体治疗方法为:
用硫酸镁或人工盐100克,温水1000毫升内服。观察到粪便稀软后,内服磺胺脒、苯酚氢钠粉,每天2次,连服5天。病情严重时,及时用抗生素治疗,同时应用5%葡萄糖氯化钠、20%安钠咖、40%乌洛托品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
§§§第五节 食管阻塞
羊食管阻塞是因羊的食道被食团或其他异物阻塞,并以吞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冬季气候严寒,羊因缺乏新鲜草料容易饥饿,通常会在羊的日粮中添加部分多汁块状饲料,如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甘薯块等。块状饲料即使被切碎后,由于大小不均匀或有未经切碎的干草混入时,羊在饥饿抢食中常常不经咀嚼猛吞咽,容易引发食道阻塞。食道阻塞发生后,唾液通常在阻塞部位上方食道积聚,触压可产生波动感。 (一)症状
羊食道阻塞突然发生时,可见羊采食停止,随后出现精神紧张,骚动不安,表情痛苦,头颈伸直,甩头蹬足,口角大量流涎,不断进行空嚼、吞咽动作。当胸部食管有异物阻塞时,羊有明显疼痛,嗳气受到障碍时,易发生瘤胃鼓气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当颈部食道有食块卡住时,一般在左侧食道沟可观察到明显突起,用手触摸可感觉到硬物。
(二)防治方法
1.预防 养殖场应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羊因饥饿而采食过急。
块状饲料应充分切碎再喂食。
2.治疗 食道阻塞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如果发现颈部食道有食块卡主,需将羊站立并固定好,术者用双手交替用力往上推送,直到食块被推回口腔中,此时羊可自动将异物吐出或咬碎。当堵塞时间较长,或是堵塞物为冰冻的食物块时,推动起来则比较困难。此时,需将羊侧卧,对头部进行固定,并将一平板垫在颈下。
术者戴手套并紧握拳头,用力打向食块,通常可将食块打碎或移动部位,并为接下来继续推动食块创造条件。如果胸部食道有食物卡住,通常先用胃管对其所卡部位进行探测,并用胃管顶住食块加以固定,随后在胃管外端接上打气筒,用力打气。如果羊出现扭动不安,此时可照打无妨。但发现羊出现严重气急时应暂停打气,稍缓后再继续进行。如果感觉突然失去阻力时,可提示食物已被压入瘤胃。大部分食管堵塞病例通过以上方法进行处理后,都能得到有效改善。
§§§第六节 肠套叠
羊肠套叠是羊肠管的一段连同肠系膜套入与之相连续的另一段肠管内,形成双层肠管壁重叠现象,这是羊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导致剧烈性腹痛病。当羊肠内有寄生虫,尤其是结节虫在肠道壁上形成结节,或采食有刺激性、冷冻的饲料,将使肠壁受刺激,进而引发肠环肌肉痉挛性收缩,从而使肠道的正常蠕动受到影响,导致病理套叠的产生。此外,肠道发生病变,也会造成肠管痉挛性收缩并引发套叠,常见的肠道病变有肠道炎、肠痛、肠血管痉挛、肿瘤等。
另外,本病也可因机械性的刺激引发,如剧烈奔跑、跳跃、运动,或肠管神经紊乱,或剪羊毛等过程中羊过度挣扎和急剧翻转。绵羊发生本病的几率较大,山羊比较少见。
(一)症状
当羊患有肠套叠时,常表现精神萎靡不振,反刍、食欲减弱或消失,鼻镜干燥,体温正常,心音减弱。病程可持续7~10天。最初可出现行走蹒跚,喜卧地,卧时小心,卧后常发出叹息及切齿声。
出现腹痛时,病羊表现出伸懒腰、拱背、磨牙、翘鼻等。发病2~3天后,眼结膜颜色呈蓝紫色,有时可见两后肢或一肢向同一方向用力伸直。病羊可观察到腹部饱满,绝食1~2天后也不见缩小,振动腹部,可听到叮咚的水响声,听诊肠蠕动音出现减弱或停止;粪便干燥,第2天显著减少,随后粪球有黏液附着,2~3天后将停止排粪,或者可见带血的黏液排出,进行直肠检查可观察到宿粪稀软,酸臭,后期颜色变为黑褐色,黏稠状似松溜油且有恶臭;食欲完全废绝。
(二)防治方法
1.预防 养殖场每年应定期驱虫并严格消毒,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剪毛过程中避免羊过度挣扎,小心翻转,禁止急赶羊群。
2.治疗 目前肠套叠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在羊刚发病时可用手捂住羊的鼻口数分钟,让羊因暂时性窒息而挣扎,有时可对肠套叠进行矫正。如果这种方法无效,而羊的经济价值较高时,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也是唯一可用的方法。手术方法为:对手术室、器械、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送入手术室后,病羊取右侧姿势固定好,左肋部剃毛并对手术部位消毒,除手术部位以外,均以无菌纱布覆盖。麻醉应用40%乙醇,按每千克体重5~6毫升一次内服,一般羊的用量为350毫升左右,也可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在腹壁开10厘米切口,将腹膜切开,术者将手伸入腹腔,小心将羊肠管病段拖出腹腔,用消毒纱布隔开肠管与腹壁,接着整复套叠的肠管,再将肠管纳入腹腔,恢复正常位置,最后应用常规手术方法闭合腹腔,伤口敷药并包扎固定。手术后,病羊应置于安静、清洁、干燥的场地,并由专人进行精心护理。为了避免病羊创口感染发炎,可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1克,连用3天,每天2次。术后还应让羊进行适当运动,防止肠壁粘连。
§§§第七节 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值比正常水平明显偏低的常见临床症状。贫血不属于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病因引起或各类疾病伴有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贫血主要表现出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身体消瘦且虚弱无力以及因缺氧各组织器官产生的各种症状。贫血可划分为出血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营养性等多种类型。
(一)病因
1.血液过度丧失导致贫血 主要原因是各种类型的急性大出血如创伤性出血、产后大出血、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等,慢性反复失血如血吸虫病,肝片吸虫病,蜱、蚊、蝇的重度侵袭等,以及血尿、出血性紫癜以及某些中毒病等。
2.红细胞过度破坏所致贫血 异型输血,药物免疫性溶血如抗生素、消炎止痛药、镇静药等导致的溶血现象,可对红细胞造成破坏。某些微生物,如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血液寄生虫病,如焦虫、锥虫、边虫、附红细胞体等可对红细胞造成破坏而引发贫血。化学毒物,如苯、苯肼、蛇毒、铅、砷、铜等;麻醉药物,如芳香族麻醉药等也可对红细胞造成直接破坏,进而引发贫血。
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细胞分裂增殖时需要充分的蛋白质、维生素B6、维生素B1、钴、叶酸、烟酸、硫胺素等营养物质;在红细胞发育过程中,血红蛋白大量合成时需要蛋白质、铁、铜等重要原料的支持,因此造血原料不足可引起贫血。
4.造血机能减退导致贫血 产生原因为毒物、药物中毒,过敏、免疫反应,骨髓病变如肿瘤、纤维化等引起的机体变化。
(二)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羊发生贫血时,可观察到结膜苍白,阴门、乳房及口腔黏膜明显发白。贫血由急性出血引起,病羊表现出可视黏膜突然苍白,体温下降,四肢冰冷,脉搏微弱,全身出冷汗,情况严重时可能因低血容量性休克而迅速死亡。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一般病情呈缓慢发展,并出现渐进性消瘦。后期可见四肢、胸腹下部、下颌间隙及体腔存在积水。此外,病羊常表现出身体衰弱无力,在病的进行期尤其明显,症状为精神萎靡;轻微的运动,将导致呼吸加快和脉搏加强;严重可出现饮食下降或废绝、腹泻等。通过血液学检查,可检测到红细胞数目减少到正常水平的1/4左右。红细胞含有血红素,通过携带氧满足机体所需,并使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得以维持,因此大量红细胞的减少,将对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造成影响,进一步引发营养障碍。
(三)诊断要点
如果发现羊表现出衰弱无力等症状,应该及时详细检查,并根据症状表现、病理变化以及相关检查方法判断是否患有贫血。检查贫血的方法有观察黏膜,对红细胞数目及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
(四)防治措施
1.出血性贫血 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寄生虫病导致的慢性出血,应根据疾病相关防治措施,并适当补充营养物质以促进恢复。治疗外出血引发的出血,采用外科方法进行止血。发生内出血时,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溶液、10%枸橼酸钠溶液及止血剂。为了增加循环血量,可立即应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6%右旋糖苷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也可以及时输给全血或血浆。
2.溶血性贫血 治疗重点是将感染消除,促进毒物排出,输血换血,对造血物质的补充。治疗时,应用卵磷脂能够增强红细胞的抵抗力,避免其发生破裂。
3.营养性贫血 治疗重点是对造血物质的补充,并提高造血物质吸收率和利用率。通常应用硫酸亚铁配合人工盐,制成散剂混入饲料,为了促进铁的吸收,可加入适量稀盐酸。其他铁制剂的应用主要是枸橼酸铁、右旋糖苷铁、葡萄糖铁等。同时注意及时补充铜、钴、维生素及蛋白质等物质。
4.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治疗时应先清除病因的影响,从而使骨髓造血机能得以提高。在治疗原发病,增强骨髓造血机能时,可选择的药物有氟羟甲睾酮等激素制剂。
§§§第八节 胃肠炎
胃肠炎是胃肠表层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炎症加重并表现为出血性或坏死性病变的过程。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自体中毒是其主要特征。
(一)病因
1.原发性胃肠炎 本病的发病原因较多,其中饲养管理不当是引发胃肠炎的主要原因。羊采食了大量冰冻、发霉或品质不良的饲草、饲料,如变质的玉米、大麦和豆饼,霉变的干草,冷冻、腐烂的块根、青草和青贮等,某些有毒植物,或被化学药品或农药污染过的种子等。此外,原发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还包括羊机体的防御能力出现紊乱,使胃肠屏障机能减弱,其中营养不良、长途车船运输等是诱发因素;以及羊机体滥用抗生素。
2.继发性胃肠炎 发病原因是受到其他疾病的影响,如前胃疾病、寄生虫病或某些传染病,如炭疽、羔羊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等。
(二)临床症状
胃肠炎的症状特征是消化机能出现紊乱、发热、腹泻、腹痛、脱水和毒血症。病羊食欲下降,口腔干燥且发臭,舌面附着黄白苔,常伴有腹痛发生。病发初期听诊可见肠音增强,随后逐渐减弱或者消失,不断排出腥臭气味或恶臭稀粪便或水样粪便,有时可见混有血液及坏死的组织片。严重腹泻可造成脱水症状。脱水严重时,病羊表现出眼球下陷,皮肤弹性降低,尿少色浓,身体迅速消瘦,腹围缩减。出现虚脱时,病羊常卧地不起,呈现出身体衰竭的状态。
病情继续加重,可见体温上升,脉搏稀疏,四肢冰冷,出现昏睡;严重时循环和微循环将受到阻碍,最后搐搦而死。慢性胃肠炎一般表现为病程时间长,病势发展缓慢,具体症状与急性胃肠炎相似。
(三)病理变化
患有胃肠炎的病羊,肠内容物中常见血液,并发出恶臭味道,黏膜出血或有溢血斑。肠黏膜出现坏死,在黏膜表面覆盖着霜样或麸皮状的物质。剥落后的坏死组织将遗留下烂斑和溃疡。当病程时间较长时,可出现肠壁增厚并发硬的现象。
(四)诊断
胃肠炎的诊断±据为全身症状表现,食欲紊乱,以及粪便可见病理性产物等具体表现。胃发生病变时,病羊表现出明显的口臭,食欲下降;小肠发生病变,病羊表现出黄染及明显的腹痛,初期阶段发生便秘并伴有轻度腹痛,稍后会有腹泻症状出现;肠发生病变,病羊表现出脱水速度快,早已出现的腹泻有先急后重的症状。
(五)防治
1.预防
一是运用正确的饲养方法,确保饲料质量可靠且营养丰富,养殖场应不断完善饲养管理条件,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
二是饲养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
三是做好饲料储存和调配的工作,避免饲料霉败、变质。
四是定时定量喂养,先草后料,少喂勤添。
五是保证饮水质量,对饮水的卫生状况进行严格检查,避免羊饮用到污秽不洁的水;寒冷季节,要饲喂温水,预防冷冻以免刺激肠胃;严重口渴时,避免发生暴饮现象。
六是注意平时多观察。如果发现羊在采食、饮水及排粪时表现出异常,应及时治疗,并加强护理措施。
2.治疗 胃肠炎的治疗原则是进行胃肠清理,保护胃肠黏膜,及时抗菌消炎,强心补液,制止胃内发酵并引发自体中毒和脱水。
治疗胃肠炎时,可应用4~8克磺胺脒、3~5克苯酚氢钠,或2~4克萨罗、7克药用炭、3克次硝酸铋,加入适量的水,一次灌服。治疗肠管消炎时,可选用0.5克土霉素,每天口服2次。也可肌肉注射庆大霉素20万单位,每天2次。
胃肠炎导致严重脱水时,可以用复方生理盐水或10%樟脑磺酸钠4毫升、5%的葡萄糖溶液200~300毫升、维生素C100毫克,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每天注射1~2次。
胃肠炎还可以选择中药疗法,黄柏10克、黄芩10克、泽泻9克、枳壳9克、白头翁6克、砂仁6克、黄连4克、猪苓9克,用水煎,去掉残渣并温水灌服。
§§§第九节 风湿病
(一)病因
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是反复突然发作,肢体运动障碍并呈转移性疼痛,本病在冬季多发。风湿病可见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在骨骼肌、心肌和关节囊中的结缔组织可发生非化脓性局限性炎症。病变可影响到全身结缔组织,其中骨骼肌群和四肢活动的关节是多发部位,风湿病具有游走性且发病呈对称性,疼痛和机能障碍可随着运动得到缓解。临床上以圈养羊比较常见。 风湿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解释清楚,多数认为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有关,且呈现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根据动物试验结果发现,风湿病除受到溶血性链球菌的影响外,其他抗原(异种血清、细菌蛋白质、经肠道吸收的蛋白质)及某些半抗原性物质也可能导致风湿病的形成。现在,很多人认为风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风湿病在冬春寒冷季节多发,临床实践证明,风、寒、潮湿、过劳等因素是导致风湿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相较于温暖的南方,在寒冷的北方多见此病。
在临床诊断中,广义上的风湿性,既指风湿病,也包括可引起四肢跛行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动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自身免疫可能对组织造成损伤并形成慢性侵蚀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病变外,也可能损害机体的其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僵硬,最后发生畸形,甚至导致关节粘连。类风湿可在体内发现类风湿因子的存在,该因子是一种免疫复合物,进入关节腔的类风湿性因子将导致风湿性关节炎。
(二)分类及症状
风湿病症状表现是反复突然发作,肌肉、关节及蹄出现疼痛和机能障碍,疼痛时轻时重,既可固定部位发作,也具有转移游走性,随着运动增加症状可有所缓解。风湿病的种类主要有活动型、肌肉型、复发型、关节型、心脏型、静止型、急性及慢性型等。由于病程和侵害器官的差异性,风湿病会表现出不同症状。临床上,风湿病的分类和症状表现如下。
1.肌肉风湿病 活动性较大的肌群易发生此病。急性发作时可突然发病,对患部肌肉触诊表现出疼痛不安,肌肉肿胀,表面凹凸不平、紧张有坚实感,步态蹒跚。病羊可见精神萎靡,饮食下降,体温升高1~1.5℃,脉搏和呼吸数量增加,结膜和口腔黏膜出现潮红,血沉稍快,白细胞数少量增加。当向慢性转变后,疾病持续时间较长(数周至数月不等),全身症状不明显,可见肌肉及腰的弹性降低,严重时将出现肌肉僵硬、萎缩,肌肉可发现结节性肿胀,热痛不明显,病羊步态强拘、不灵活,容易产生疲劳。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肌肉风湿病的症状表现也存在差异。
(1)颈风湿病 一侧颈部肌肉发病时,头颈部将向患病一侧弯曲,表现出斜颈。两侧颈部肌肉同时发病时,表现出头颈肌肉僵硬,低头困难。
(2)背腰风湿病 背腰在站立时稍拱起强拘,背腰转弯时可见僵硬、不灵活。运步时后躯也出现强拘、不灵活,且步幅明显短缩,病羊常用蹄尖擦地前进,卧地可出现起立困难。
(3)四肢风湿病 患病肢体出现提举困难,步幅明显短缩,运步缓慢僵硬,行走不灵活。两肢以上发病时,患羊常卧地不起,并出现起立困难,有时患肢跛行向另一肢体转移,跛行症状随运动的增加而减轻。
2.关节风湿病 肩、肘、膝等活动性较大的关节多发生此病,本病具有对称性、游走性。前肢多见于肩关节和肘关节发病,后肢多见膝关节和跗关节发病。急性时可发现急性滑膜炎症状,表现为关节外形变粗,患部温度上升并出现疼痛、肿胀。触诊有波动感,穿刺可观察到纤维素性絮状混浊物。站立时患肢屈曲,运步可见跛行,跛行随运动量的增加能够得到缓解或消失。病羊会出现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饮食下降,体温升高,脉搏及呼吸数量增加。向慢性转变时表现出慢性关节炎的症状,可见滑膜及周围组织增生、肥厚,关节粗大,活动受到限制,运动时关节不灵活,被迫运动时可听到关节内摩擦音。
3.心脏风湿病(风湿性心肌炎) 表现出心内膜炎的症状。
听诊时第一心音及第二心音增强,有时出现收缩性杂音。目前,羊的风湿性心肌炎的研究材料较少,有人认为当羊发生风湿性蹄炎时,常波及心脏,并导致严重的风湿性心肌炎。
(三)治疗措施
风湿病治疗原则是清除病因的影响,加强对病羊的护理,控制病情,并及时祛风除湿、解热镇痛、消除炎症。除了提高饲养管理条件外,风湿病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使用解热镇痛及抗风湿药 可用药物有水杨酸、水杨酸钠、阿司匹林、保泰松、氨基比林、消炎痛、安痛定、安乃近等药。临床实践证明,大剂量的水杨酸制剂的应用对于急性肌肉风湿病治疗效果理想,但治疗慢性风湿病则效果较差。水杨酸制剂口服和注射均可,每次2~5克,连用5~7次,每日一次。患羊也可口服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粉剂,每次3~10克;或口服保泰松片剂(每片0.1克),每千克体重用量为33毫克,每日2次,3天后使用量减半。
2.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可用药物有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氢化泼尼松(强的松龙)注射液等,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改善效果较好,缺点是容易复发。
3.抗生素控制 治疗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急性风湿病,首选药物是青霉素,使用方法是肌内注射,每天2~3次,一般连续使用10~14天。
4.使用苯酚氢钠、水杨酸钠和自家血液疗法 此法治疗急性肌肉风湿病效果显著,慢性风湿病的病情也有一定的好转。
5.其他治疗方法 针灸疗法、中草药疗法、物理疗法、局部涂擦刺激剂疗法等在治疗风湿病时效果都不错。
§§§第十节 休克
休克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类型,而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神经、循环、内分泌、代谢等严重发生障碍所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其中急性循环不全是一种因组织灌注不良,引发组织缺氧和器官损伤的综合征,以血液循环量明显减少,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征。
(一)休克分类
在临床上,休克可划分为: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从实质看也可以划定到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范畴。创伤性休克一般由于外科疾病引起,心源性休克由内科疾病导致,通常外科疾病和内科疾病都可能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以上四种休克发生时都表现出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和微循环血流障碍等,具备休克的特征。但严格来看,过敏性休克并不完全属于休克的范畴,过敏性休克也同样表现出循环血量的不足,但其发病是因药物导致的静脉系容量增大,血管床容量和血容量比例失调,血管扩张。
(二)休克机理
休克是一种有着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现在,通过组织代谢、血液动力学和神经体液等方面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微循环学说得到了普遍认可,即认为休克是由于血容量突然减少和血管床的容积突然扩大,从而造成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形成。
在休克发生时,微循环可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在休克过程中血容量的减少将导致机体无法维持正常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外伤或外科手术中发生失血和血浆渗出。此外,组织缺氧、二氧化碳积聚、分解和代谢产物的增加等因素可能导致血管舒缩机能出现障碍,使得大量血液在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滞,或使容量血管系统的容积相对扩大,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有效循环,其影响与血容量减少相同。
在休克的早期阶段,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组织灌流量不足,使得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主要的代偿机制调节方法是:心排出量增加和肾上腺髓质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出儿茶酚胺,从而引发心跳加快,使皮肤、肌肉和肾脏的血管有选择性的收缩,这样效循环血液将优先灌注影响到机体生命的脑和心脏部位,接近正常的血液供给得到维持后,心排出量和血压也将得到改善。当代偿发生效果时,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并恢复到正常。如果代偿无法起作用,休克将变得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前毛细血管进一步收缩,以维持足够的压力并在小动脉系统中对组织进行灌注。如果小动脉减少收缩,血流大面积流到到肌肉、皮肤、肾脏等,可导致组织供给不足。在正常情况下,有20%的毛细血管是开放的,此时血管收缩将导致灌注减少。上述的代谢机能虽然对机体生命的挽救起到一定作用,但因血管收缩导致的组织缺氧时间较长时,可对机体造成负面影响。休克情况继续恶化,缺氧也将变得更加严重,细胞的代谢将由有氧代谢变为无氧代谢,主要表现为丙酮酸和乳酸的总量增加,组织受到破坏,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聚,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开始丧失收缩能力并出现扩张。血管的功能除受到儿茶酚胺的控制外,也受组织细胞缺氧和坏死后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血管活性物质将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引发大量血浆外渗,血管容积进一步扩大等血管危害。此时将出现血液大量停滞,回心血量明显减少,血压持续下降,机体代偿丧失作用,并用严重缺乏的血液总量去尽量维持血液灌注和血压。此时,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其代谢产物将进入血管床,与流动缓慢的血液继续接触后,将导致血管内凝血,且酸性血液表现出高凝的特征,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更易产生凝集,从而导致各器官的毛细血管内形成微细血栓,并引发广泛性血管内凝血。
在正常情况下,肠管内产生细菌的内毒素量比较少,并且可以被肝脏网状内皮系统清除,但在休克肠组织缺氧的状况下,肠管产生的细菌内毒素量明显增多,但在肝缺氧情况下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却出现降低,从而使血内毒素量不断增加,并进一步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以及血浆丢失。由此可判断出,尽管休克的原因各异,但微循环障碍是其相同的发展特征。治疗早期阶段的休克主要是排除发病原因,当休克发展到一定程度,需根据休克表现出的共同病理变化对微循环障碍进行纠正,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症状及诊断
休克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出轻度兴奋症状,这主要是羊体内各种防御力量的发生对机体表现出的直接反应,也被称作休克代偿期。羊的症状表现是精神兴奋不安,血压上升或无变化,脉搏加快且充实,呼吸急促,体温下降,黏膜发绀,排泄障碍等。这一过程短则几秒钟,长者不超过一小时即可消失,应注意在临床上不要忽视此症状。继精神兴奋之后,羊则表现出精神沉郁,饮水和饮食停滞,羊反应迟缓,或对痛觉、视觉、听觉的刺激全无反应,脉搏跳动微弱,呼吸浅表且不规则,肌肉张力明显下降,应激反射微弱或消失。此外还可表现出黏膜苍白、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体温降低、全身或局部颤抖、出汗、呆立不动、行走如醉,此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
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时,休克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了解,在治疗中重要的是在早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如果羊的休克症状已发展到明显阶段,再去抢救,治疗效果较差。在休克前期或更早阶段实行有效预防或治疗,不但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挽救经济上的损失。
休克的诊断过程中,可根据临床检查和生理、生化学测定指标进行判定,同时对病羊机体对疾病应答反应的能力进行评价,还可以辅助预防和治疗。
1.检查血液循环状况 首先对羊的机体血液循环状况进行了解,应注意结膜和舌的颜色变化,除此外,尤其要关注齿龈和舌边血液灌流状况。主要测定方法是:用手指对齿龈或舌边缘进行压迫,记载压迫唇后血流充满时间,在正常状态下,血流充满时间小于1秒,但是这只能检查微循环的大致状态。
2.测定血压 休克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对血压进行测定,羊休克时血压一般降低。
3.测定体温 一般休克发生时比正常体温要低,末梢的体温变化最为明显,但也存在某些特殊情况会出现体温增高。
4.检查呼吸次数 在休克发生时,羊的呼吸次数增加,原因是机体对酸中毒和缺氧的补偿。
5.测定心率 心率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参数,如果心率长期超过每分钟120次,可提示病羊预后不良。
6.心电图检查 诊断心律不齐、电解质失衡等都可根据心电图进行判断。酸中毒和休克同时发生可能出现大的T波。发生高血钾症时,心电图的变化为T波突然向上、基底变窄,P波低平或消失,ST段下降,QRS幅宽增大,PQ延长。
7.观察尿量 通过肾功能的检查可以诊断休克,休克发生时将出现肾灌流量减少,此时对病羊投给大量液体,尿量可能高于正常的两倍。
8.测定有效血容量 有助于早期休克的诊断,也是输液治疗的重要指标。除此外,测定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和非蛋白氮等对休克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通过以上临床观察和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对于休克的诊断、休克程度的判断和制定有效治疗措施都有帮助,但所有参数需经过反复多次确认,才能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
(四)休克治疗
休克是一种危急症,应该抓紧时间进行救治,在休克早期阶段实施有效干预。各类休克的起因并不相同,其特点也表现出差异性。
对于微循环阻滞和代谢性酸中毒,一般败血性休克比其他休克更为严重。心源性休克主要表现出心收缩力减退。出现创伤性休克时,主要表现为体内分解旺盛,组织被严重破坏,同时渗血、溶血、组织内凝血活酶被释放出来,发生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的可能性加大。 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表现出血液、体液严重丢失,需及时补充血容量等。在治疗休克时还应抓住疾病主要矛盾,具体分析病羊的血液动力学和血液化学的变化。对于低血容量性、创伤性休克,及时补充血容量是关键,从而使回心血量增加。中毒性休克的治疗中,除对有效循环血量及时补充外,纠正酸中毒也很重要,可应用解痉扩血管药对微循环阻滞进行改善,使血液分布从异常转变为正常。治疗心源性休克,关键是提高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紊乱,同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进行辅助治疗。
在治疗休克过程中,应对休克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把握清楚,了解各种休克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从而使休克得到全面妥善的处理。因此,休克治疗方法应注意以下方面。
1.消除病因 根据休克发病原因的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发生出血性休克时,及时止血是治疗关键所在,这样才能预防休克的发生,终止其继续发展,还能对休克纠正后的成果进行巩固;同时,止血后及时补充血容量也非常重要。发生中毒性休克时,要尽快对感染原进行消除,切开化脓灶、脓肿、蜂窝织炎症部位,进行引流排脓。
2.扩充血容量 如果休克引发贫血和失血严重,及时输给全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全血不但能补充血浆,还能补充血细胞,从而使血细胞压积达到正常水平;如果此时仍达不到正常的血容量,可根据情况补给血浆、生理盐水或右旋糖酐等。通过以上方法,可预防携氧能力严重不足,同时将血液黏稠度降低,并对血液微循环进行改善。此外,存在于新鲜全血中的多种凝血因子,可对休克带来的凝血因子不足进行及时补充。
休克可能导致血管或消化管中大量清蛋白的丢失,腹膜炎、大面积烧伤和出血也可造成大量血浆的丢失,在兽医临床治疗中,补充血浆能够对机体提供较好的清蛋白。其中,右旋糖酐是良好的血浆代用品,它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得到提高,产生中等程度的利尿作用,但应用于手术切口部位或其他损伤区域,则会表现出毛细血管出血的倾向。低分子右旋糖酐能够有效治疗中毒性休克,它能够降低微循环内血液黏稠度,分散凝聚的红细胞,从而对微循环血管内出现的血液淤滞状态进行改善,起到缓解血液微循环和扩充血容量的作用。电解质溶液属于一种晶体溶液,注入后停留在血管内并维持血容量的时间较短,此外,它还可能经毛细管壁向组织间隙不断渗透,并造成间质水肿。但是病羊休克时会导致电解质紊乱,电解质溶液的及时补充还是十分必要的。治疗早期休克,首选药物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因为这类药物与体液离子浓度比较接近,且有稳定的性质特征。但在休克的严重阶段,这类药物可能使乳酸值升高,一般不建议采用。葡萄糖溶液用于治疗休克,能够为机体提供能量,减少身体消耗,但是不含电解质的葡萄糖液的大量补充,可能会出现血内低渗状态,并引发细胞水肿,因此应限制使用量。
补充血容量的标准是体内电解质失衡得到改善,可观察到病情开始好转,末梢皮温开始上升,齿龈颜色由紫变红,口腔变得湿润而有光泽,血压逐渐正常,心率速度减缓,排尿量逐渐增多等。通过血压的测定可判断休克是否进入低血压状态,但不应作为唯一的判断指标。通过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可对输液量进行判断。
3.改善心脏功能 如果通过静脉灌注适量液体后,病羊的情况仍无好转,中心静脉压却呈增高趋势,应该使用对血管和心脏直接产生影响的药物。当心功能不全,即出现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的情况时,可使用提高心肌收缩力的药物进行治疗,可选择的药物有乙受体兴奋剂,如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多巴胺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心肌收缩力,使皮肤和肌肉血管轻度收缩,对肾血管进行选择性扩张等,其应用在治疗休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此外,洋地黄能提高心肌收缩能力,缓慢心率,经常应用于长期休克和心肌有损伤的治疗中,但在休克的早期很少需要洋地黄的支持。大剂量的使用皮质类固醇,能增强心肌收缩,使周围血管阻力降低,有效改善微循环,此外它还能对内毒素起到中和作用,中毒性休克较常使用此药物。
当病羊出现血压正常,心率正常,但中心静脉压升高,可提示容量血管(小静脉)过度收缩,此时通过甲受体阻断药(如氯丙嗪)进行治疗,可使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收缩得以解除,并改善微循环障碍和组织缺氧症状,最终使休克好转,此方法对中毒性休克、出血性休克效果明显。如果治疗过程中使用血管扩张剂,要注意血容量的及时补充。
4.调节代谢障碍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休克,纠正酸中毒是关键所在,对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可恢复心肌收缩力,提高血管对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反应性,排出可能造成广泛性血管内凝血的不利条件。改善微循环的血流障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酸中毒症状,所以应有效地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注,改善细胞缺氧,使氧代谢不断恢复,这样就能够迅速转化积聚的乳酸。治疗轻度的酸中毒可给予生理盐水;中度酸中毒可以选择碱性药物,如苯酚氢钠、乳酸钠等;当发生严重的酸中毒或肝受损伤时,禁止乳酸钠的使用。
对于病羊进行补钾治疗,除对血清钾的测定数值进行参考外,还须确保临床表现一致,如是否出现肌无力、心动过速、肠管蠕动弛缓等症状表现。原因是血钾的测定只是细胞外液的数字标准,要了解细胞内液钾的含量,必须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如果病羊在休克尚未解除时,排尿停止,可提示体内钾量偏高,此时补钾将人为造成高血钾症的出现。
外伤性休克还可能并发感染,在休克前期或早期,一般通过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当同时应用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时,抗生素用量应加大。此外,治疗中应加强对休克病羊的管理条件,可由专人护理,病羊的休息环境要确保安静及温暖,但也不能过热,通风状况良好,保证充足的饮水。输液时液体温度与羊的体温应大致相同。
§§§第十一节 创伤
创伤是指机械因素对羊体造成的组织或器官的损伤与破坏。受到各种机械器具及踢、咬、抵等外力作用,羊体可形成伤痕,并可使皮肤黏膜及其软组织出现破损;除此外,受到金属、竹屑、玻璃等刺伤后,局部皮肤或黏膜出现破损、出血、疼痛,都是创伤的表现。±据创伤形成时间长短以及有无感染症状可划分为新鲜创和化脓性感染创。
(一)症状
新鲜创主要有乃创、砍创、挫创、撕裂创、刺创、擦创、家畜咬伤等。新鲜创的特征为创口开裂、出血、疼痛。通常创口越大,创伤越深,引发感染的可能性越大,愈合也比较慢,血管受损伤也比较严重。出血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受伤部位和创口大小、深浅等因素。通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可实现自然止血。毛细血管出血时,会由整个伤口渗出血液。动脉出血时,可见血液颜色鲜红,出血量多,呈线状喷射而出,自然止血比较困难。静脉出血时,血液颜色暗红,止血也比较容易。大静脉出血时,止血也比较困难。重度创伤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化脓性感染创是指细菌大量侵入创口内,导致化脓性炎症的创伤。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引发创口化脓感染的主要菌种,由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引发的创口感染并不多见。化脓性感染创的化脓期,可观察到创缘、创面发生肿胀,疼痛,局部温度上升,创口可不断流出脓汁或在创口周围堆积成脓疤。较浅的创伤,可随着急性炎症的消失,逐渐减少或停止形成脓汁。创口小但创腔深或创口内有异物的情况下,创囊可能发生脓肿或导致周围组织形成蜂窝组织炎。
化脓性炎症有时会出血,并伴随体温上升,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炎症消退,脓液减少,创口将重新长出粉红色颗粒状的肉芽组织,以对创腔进行填充,接着创口处会形成疤痕并逐渐愈合。创伤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导致病羊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引发败血症。 (二)防治方法
1.预防 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羊因外力作用受到外伤。
2.治疗
(1)新鲜创治疗方法 首先是对创伤进行止血。新鲜创要进行止血和避免感染的发生。常用止血方法有填塞止血、包扎止血。毛细血管出血时,也可采用外用药和全身性止血药等。包扎止血时,通常用灭菌纱布等对创口进行填塞,然后再继续包扎。四肢部位出血时,可用绳子将出血部位上方进行缠扎止血,或在创口包扎止血处应用止血药。如果造成创口大出血,可通过注射止血针止血,随后用消毒纱布将伤口盖住,将创口周围的被毛剪去,并用3%来苏儿液等擦拭干净,然后涂抹5%碘酊消毒。其次是清理创腔。创口内如有异物需先将其取出,然后用生理盐水等对创腔进行充分冲洗。第三是进行缝合与包扎。对创面整齐,便于缝合的创伤,可不用药,并进行伤口缝合处理。创缘不整时,为了促进创伤的愈合,需要对创缘进行修整。无法缝合且污染严重的创口,可在创口上撒布少量磺胺消炎粉或青霉素粉;也可外用中药进行治疗,如防腐生肌散(头发灰和冰片1份,甘石3份,研成粉末)或蒲黄粉(地榆、蒲黄、白芨各等量,研成粉末)。创部需要包扎时,可在数层灭菌纱布上覆盖一层棉花,并贴在创部位置,最后用绷带固定好。
(2)化脓创治疗方法 首先是对创口周围进行清洁。创口内有异物应先将其取出,然后用0.1%雷夫努尔液、3%过氧化氢、0.01%新洁尔灭液、0.1%高锰酸钾等任选一种反复对创腔进行冲洗,直到将创口中的脓液清洗干净。第二是开张创缘,将创内的深部异物和坏死组织除去。创囊较大时,可在下部进行切口,从而协助脓液的彻底排出。第三是引流。用浸透松碘流膏的长纱布条一端导入创腔深部,从而将脓性分泌物由创腔内引出创外。松碘流膏配制方法:松馏油15克,5%碘酒15毫升,蓖麻油500毫升。第四是消炎、强心解毒。化脓感染创较严重时,或出现全身症状时,需进行抗生素全身疗法,并注意强心解毒。
(3)肉芽创治疗方法 对创口周围进行清理,随后对创面用生理盐水缓慢清洗,为了帮助肉芽组织和上皮的重新生长,随后在局部涂抹刺激性小的药物,如氧化锌软膏或含有维生素D的鱼肝油等。
§§§第十二节 血肿
血肿是指在外力刺激下,引发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将周围组织分离并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一)病因及病理
血肿形成原因多为软组织非开放性损伤,但刺创、骨折、火器创伤也可导致血肿的形成。血肿出现部位一般为皮下、肌间、骨膜下、筋膜下及浆膜下。±据受损伤的血管类型差异,血肿可划分为动脉性血肿、静脉性血肿和混合性血肿。
血肿形成速度比较快,其面积大小一般受到被损伤血管的类型、粗细和周围组织性质等方面的影响,通常都是局限性肿胀,并能够自然止血。较大的动脉受到损伤并发生断裂时,血液沿筋膜下或肌间慢慢渗透,最终将导致散漫性血肿。血肿面积较小时,会随着血液凝固而逐渐缩小,组织将吸收其血清部分,在蛋白分解酶的作用下,凝血块发生软化、溶解,最终也逐渐被组织吸收,接下来周围将生长出新的肉芽组织,并促进血肿腔结缔组织化。面积较大的血肿周围,会生成较厚的结缔组织囊壁,此时未凝的血液可能贮存在中央,但随着时间推移也将变为褐色,甚至无色。
(二)症状
血肿症状表现是肿胀迅速增大且带有显著的波动感或富有弹性。
4~5天后肿胀周围将变得紧实,并有捻发音,中央可能有波动,局部温度增高。通过穿刺方法,可将血液排出。血肿有时也表现出淋巴结肿大和体温上升等全身性症状。血肿继发感染后可产生脓肿,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三)治疗
血肿治疗应侧重于制止溢血、避免感染和将积血排出。出现血肿后,可用碘酊涂抹患部,并装压迫绷带。经过4~5天,可通过穿刺或切开血肿的方法,将积血或凝血块和坏死组织排除干净。如果继续发生出血,可通过结扎止血。创腔进行清理消毒后,可将创口缝合或实行开放疗法。
§§§第十三节 结膜炎
(一)病因
结膜炎是一种眼(眼睑和眼球)结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它可划分为卡他性、化脓性、滤泡性、水疱性眼结膜炎等不同类型。
结膜炎的发病原因可归纳为机械性、温热性、化学性、光学性、免疫介导性、继发性和传染性等,例如结膜出现外伤、各种异物和化学药品进入眼睛、热伤、过敏性炎症、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光线的照射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和继发于其他疾病等。
(二)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结膜炎症状主要表现为闭目畏光,易流泪,结膜潮红、肿胀和疼痛,眼睑肿胀或痉挛,眼内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1.卡他性结膜炎 临床比较常见的类型。病情初期多为急性,主要症状有结膜稍肿、充血并呈鲜红色,出现少量的浆液性分泌物。
随病程进一步发展,症状将加重,主要表现出眼睑肿胀,结膜肿胀、充血且热痛,可观察到出血斑,黏液性分泌物显著明显增加。炎症可影响到球结膜,有时可观察到角膜面轻微混浊。病程时间较长且未痊愈者多向慢性转变,可见症状有所减轻,结膜轻度充血、颜色呈暗红色或黄红色,结膜变厚呈丝绒状,产生少量分泌物。
2.化脓性结膜炎 症状比较严重,可观察到结膜明显肿胀,并有剧烈疼痛,有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产生,上下眼睑出现粘连,常可影响到角膜并形成溃疡,且具备传染性。
(三)治疗措施
1.去除病因 结膜炎由异物刺入导致,需去除病因,将眼内异物清除;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结膜炎,需要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除此外,要减轻对结膜产生的刺激,患病眼部可用3%的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对光敏感的病羊,应对光线进行遮挡,患羊应避光喂食或装眼绷带。如果分泌物较多,则不适宜装眼绷带。
2.对症治疗
(1)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病情初期可进行冷敷,稍后进行温敷,接着用0.5%~1%硝酸银溶液滴入患病眼部,每日1~2次。用药1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对眼部进行冲洗,如果观察到分泌物减少或转入吸收过程,可用收敛药滴入眼部,其中用0.5%~2%硫酸锌溶液效果较佳,每日2~3次。此外,也可用0.5%~1%明矾溶液、2%~5%蛋白银溶液;或者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青霉素液等滴入眼部,每日3~4次。结膜炎疼痛剧烈时,可用盐酸普鲁卡因液滴入眼部;或用2~3毫升0.5%盐酸普鲁卡因液将青霉素5万~10万国际单位进行溶解,随后加入2毫升氢化可的松(有角膜溃疡同时出现时,避免使用皮质固醇类药物),注射于球结膜下,每日1次或隔日1次;或者使用2~4毫升0.5%盐酸普鲁卡因液将氨苄青霉素10万国际单位进行溶解,接着加入l毫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对眼睑进行皮下注射,上下眼睑皮下注射量为0.5~1毫升。用上述药物加入2毫升自家血进行眼睑皮下注射,收到的治疗效果更好。
(2)急性结膜炎向慢性转变时 治疗以刺激温敷为主。可用较浓的硫酸锌或硝酸银溶液或用硫酸铜棒对上下眼睑腐蚀结膜轻轻擦拭,随后马上用硼酸水冲洗,并再次进行温敷。治疗化脓性结膜炎,先用3%硼酸液清洗眼睛,再用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20万~40万国际单位,0.5%普鲁卡因20毫升)做眼球封闭治疗。病情严重的病羊,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第十四节角膜炎
(一)病因
角膜炎是指角膜层发生损伤性或感染性炎症。角膜炎的种类主要有外伤性、表层性、深层性(实质性)及化脓性。如果治疗不及时,通常由急性转变为慢性,此时,角膜变得混浊,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角膜炎的发病原因为外伤或异物进入眼内。有时邻近组织的病变和某些传染病也可继发角膜炎。
(二)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角膜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怕光、易流泪、疼痛、眼睑闭合或半闭合、角膜出现混浊、角膜缺损或发生溃疡、角膜红肿、结膜潮红。
1.表层性角膜炎 可观察到角膜表面粗糙不平,角膜面上有不透明的白色瘢痕形成,即角膜混浊或角膜翳,混浊可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也可呈点状或线状分布。角膜混浊通常为淡蓝色云雾状或乳白色。新出现的角膜混浊往往伴有炎症,且界限不清。时间较长的角膜混浊无炎症,且界限分明。来自结膜的新生血管在角膜面上呈树枝状分布,可观察到其来源。
2.深层性角膜炎 角膜出现混浊并呈白色不透明,角膜缘的毛细血管可生长出新生血管,呈刷状,自角膜缘向角膜内伸入,无法看清其来源。
3.化脓性角膜炎 对眼球触诊,病羊表现出剧烈疼痛,角膜混浊并呈黄色或灰黄色,眼内可观察到脓性分泌物的排出,脓肿破溃后可导致溃疡,并引发角膜穿孔,流出眼房液,角膜塌陷,严重时可出现虹膜脱出,常常与角膜或后移与晶状体发生粘连。可进一步发展成化脓性全眼球炎。
(三)治疗措施
治疗急性期角膜炎,冲洗和用药方法与结膜炎基本相同。为了使角膜混浊的吸收速度加快,可向病羊眼部吹入等份的甘汞和乳糖,并用40%葡萄糖溶液或自家血滴于眼部,也可在眼睑皮下注射自家血;或静脉注射5~15毫升5%碘化钾溶液,每日一次;或口服1~3克的碘化钾,每日一次,连用1周。角膜炎疼痛剧烈时,可在病羊眼部内涂抹10%颠茄软膏或5%乙基吗啡软膏。出现角膜穿孔症状时,要避免感染的发生。对新出现的虹膜脱出,可展平虹膜并还纳。
虹膜脱出时间较长时,可用虹膜剪将脱出部剪去,并用1%硫酸阿托品溶液滴于眼部,每日2次,以免造成虹膜粘连;如果发生化脓感染,可向眼部滴抗生素软膏或眼液,并结合全身治疗措施;感染严重到无法控制时,可进行眼球摘除手术。此外,中药拨云散、决明散、明目散等治疗慢性角膜炎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关推荐

第9章 羊肉的生产

§§§第一节肉羊的屠宰一、肉羊屠宰前的准备和要求(一)屠宰前严格检疫要从保证消费者的健康角度考虑并符合畜禽卫生检验监督部门的要求,对屠宰的羊,进行严格的兽医卫生 …

第8章 肉羊常见疾病与防治

§§§第一节羊舍卫生为了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的机会,净化周围环境,要保持羊的圈舍的清洁、干燥;做到及时清除粪便及污物,并将其堆积发酵;饲草、饲料要保持新鲜, …

第7章 肉羊的育肥技术

§§§第一节育肥前的准备肉羊育肥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想获得满意的育肥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特点和育肥者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 …

第6章 肉羊的繁育技术

§§§第一节羊的繁殖生理一、性成熟性器官已发育完全、睾丸(卵巢)和性腺中开始产生健壮的性细胞和分泌激素的时期称为性成熟。这一时期,母羊出现发情现象,如果令其交配 …

分享到朋友圈

第5章 羊的内、外科和产科疾病